【题文】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

【题文】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小题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B.巴西高原
C.南极洲D.亚马孙平原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材料中可看出,石环地貌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引起的,因此岩石颗粒均匀与其无关,B正确。
【小题2】水与冰的温度变化为0℃,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都处于热带温度高,不易出现石环地貌,B、D错。南极洲纬度位置高,终年气温低于0℃,不易出现石环地貌,C错。
考点: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世界区域地理概况。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区域图。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4.1%;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1)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5分)
(2)“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中右下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
(3)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4分)
(4)说明图中A地所在地区与其东南部B地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A)材料二:图A中甲→乙河段流量变化图(图B)

(1)棉田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2分)
(2)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3)描述甲→乙河段的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图A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 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M 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 月B.4 月C.6月D.10 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造成图中岩石层崩解、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图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下题.

【小题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小题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