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

【题文】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各题。

【小题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台湾岛
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
【小题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答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和入湖处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有分布。故选C。
【小题2】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侵蚀作用形成的;台湾岛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华北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样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
【小题3】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包括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状况得到缓解,进入河流中的泥沙减少,黄河中游的水利设施建设调节水量、截留泥沙,使入海的泥沙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工农业用水,使黄河的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但是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影响黄河携带的泥沙含量,则答案为D。
考点:河流地貌的形成
点评: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影响不同,一般河流的上游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下游形成堆积地貌等。
举一反三
【题文】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河谷
A.岩层②比岩层①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背斜谷 D.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小题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床淤积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流量减小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地貌中,有与图中砾石形态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小题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学科 网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下图中的M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下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中M地海拔高达4087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   )
A.火山作用B.断裂作用
C.板块碰撞D.外力作用
【小题2】M地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期是(   )
A.1月前后B.3月前后
C.7月前后D.9月前后
【小题3】在M地进行天文观测时,北极星在该地(   )
A.天顶上空B.地平线之上
C.地平线之下D.距地平高度约100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伊宁与吐鲁番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分)
(2)说出M、N两处地貌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4分)
(3)图中所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其补给季节是什么?(2分)
(4)图中北部山地南、北坡雪线高低的差异以及原因是什么?(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14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于7月9日结束。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小浪底水库放水排沙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D.水汽蒸发
【小题2】黄河小浪底水库放水排沙后,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地上河消失B.黄河三角洲面积扩大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D.华北平原面积扩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