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

【题文】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6分)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8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答案
【答案】
(1)(6分)冲积扇(洪积扇)(2分)在甲河段,地势陡峭,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2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洪)积扇(2分)。
(2)(8分)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2分),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2分),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8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每点3分,任答四点)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由甲流向乙。在甲河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陡峭,流速快,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先堆积。颗粒较小的沙土物质被携带到下游,形成了图示的鹅卵石堆积地貌。
(2)该地位于我国,有时令河,结合海拔高度分析,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根据材料三,收割时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覆盖减少了蒸发,可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小麦生长。
考点:山麓冲积扇的构造特征及形成原因,时令河的成因,免耕直播的作用。
举一反三
【题文】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左图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小题2】右图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D.花岗岩分布区
【小题2】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形成相同的是(    )
A.北美五大湖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D.“V”型河谷
【小题3】图中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向斜B.背斜C.断层D.褶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我国1 000多年前的古文字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古时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 米)。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小题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福建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驰名中外。茶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最深底部靠北的峭壁岩缝中,四周山峦屏障,岩壑间幽涧流泉,云雾弥漫。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读右图,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丙B.丁甲丙乙
C.丁甲乙丙D.甲丙丁乙
【小题2】武夷岩茶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日照充足     ②日照较短     ③冬暖夏凉
④高温多雨    ⑤烂石砾壤     ⑥深厚红壤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