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高于共价化合物B.由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可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C.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高于共价化合物B.由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可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C.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高于共价化合物
B.由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可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C.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答案
C
解析
A.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B.非金属性强弱比较: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应该比稳定性:HCl>H2S;
D.O、F元素无正价。
举一反三
(17分)
A、B、C、D、E是位于前三周期的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D为同一主族元素,它们可形成化合物DB2、DB3。在同周期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E的非金属性最强。请回答:
(1)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A、B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与DB2化合生成一种强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1 mol气态DB2完全转化为气态DB3,放出98.3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工业上进行这一反应的设备是。
(4)用铂做电极电解由C、E形成化合物的饱和溶液时,检验阳极产物的实验方法为;电解一段时间后,将阳极产物和阴极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工业中实际常采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进行电解,若某一电极由碳钢网制成,则该电极为电解槽的         (填“阴”或“阳”)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三种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32,都可形成常温下气体单质。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A,A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X >Y    
B.X元素形成的单质其摩尔质量一定是32g·moL1 
C.物质A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YX2、ZX2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变化: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B、C物质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                  
(3)①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在适当条件下被W吸收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pH<7,其原因是(写出离子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已知X、Y、Z、T四种元素中,只有T不是短周期元素,与它们有关部分信息如下表:

(1)Y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写出T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2)X元素单质分子中含有键的键数之比为   ,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
(3)对Z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a.单质不溶于任何溶剂      b.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其最高价氧化物常温下为气态d.气态氢化物不稳定
(4)上述四种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试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两性的原因         
(5)已知:①4XH3(g)+5O2(g)=4XO(g)+6H2O(g)  △H=-905kJ/mol
②4XH3(g)+3O2(g)=2X2(g)+6H2O(g)    △H=-1268kJ/mol
写出X2与O2反应生成XO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存在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4p1的原子
B.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
C.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D.基态原子的电子获得一定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而激发态原子变为基态原子,则要放出能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