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A
魔方格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魔方格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魔方格

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氧化性:Cl2>Br2>S
D
魔方格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S>C>Si
A、左边装置是电解池,较活泼的金属作电极时,在电流作用下阳极上是金属失电子,所以不能根据阴阳极上
得失电子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所以原电池中能根据正负极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故A错误.
B、氯气和溴化钠反应后有氯气剩余,氯气和溴都能和碘化钾置换出碘单质,氯气的存在影响溴的反应,所以右边棉花变为蓝色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I2,故B错误.
C、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但氯气和溴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证明氯气和溴之间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说明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烧杯中液体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硫酸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能证明非金属性:S>C>Si,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枣庄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先变橙色再变无色,右边棉花先变蓝色后变无色氧化性:Cl2>Br2,Cl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溶解性: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有浑浊现象非金属性:Cl>C>Si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CuO,可将混合物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B.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可以证明浓硫酸既有强酸性又有强氧化性
C.含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产生1mol Cl2
D.氯能将溴化钠中的溴置换出来,说明氯的氧化性比溴强
X、Y、Z是三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X2++Z=X+Z2+;Y+Z2+=Y2++Z;这三种离子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X2+>Z2+>Y2+B.X2+>Y2+>Z2+
C.Y2+>Z2+>X2+D.Z2+>X2+>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