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1)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

(8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1)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
(1)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
①这样的两种元素的组合有________种。
②若这样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之比为1∶1。
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由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F的化学式为_______  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际生产中,可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写出制备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答案
(1) ①7  (2分) ;
③过氧化钠或过硫化钾(1分)
(2)①CaCO3 (1分)  (1分)  ② NaH+H2O===NaOH+H2↑(1分) 
③CaCO3CaO+CO2    2CaO2Ca+O2 (2分)
或CaCO3+2HCl=CaCl2+CO2+H2O    CaCl2 Ca+Cl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1-20号元素中,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的有:H和Be,He和B,O和Na,F和Mg,Ne和Al,S和K,Cl和Ca。7组。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之比为1∶1的有Na2O2或者K2S2 :名称为过氧化钠或过硫化钾。
(2):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为Ca,以CaCO3形式存在,F为CaCO3,故D为二氧化碳,电子式:G为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结合Na与水的反应可知,钙与水反应,B为氢气。E为NaH。与水反应:NaH+H2O===NaOH+H2↑。
③通过Na的制备可得:CaCO3CaO+CO2    2CaO2Ca+O2 (2分)
或CaCO3+2HCl=CaCl2+CO2+H2O    CaCl2 Ca+Cl2
点评:本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但是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在对物质进行推断时,应结合已学物质的性质。
举一反三
某混和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和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H2SO4( 无明显现象);④灼热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假设每一次吸收均完全), 对该混和气体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CO、CO2和水蒸气
C.一定有H2、CO2和HClD.可能有CO2、NH3和水蒸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瓶98%的浓H2SO4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B.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C.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氨气的干燥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设溶液不外溢),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22.4)mol/L
D.用蘸有稀氨水的毛笔,在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上写出的字呈红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
①Cu与硝酸;②SO2与NaOH溶液;③AlCl3溶液与KOH溶液;④CO2与Na2SiO3溶液;
⑤Zn和硫酸;⑥SO2和H2S
A.除②外B.除⑥外C.除⑤外D.全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K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NO3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图装置持续通入气体x,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能是(     )

①H2和NaHCO3          ②CO和Na2CO3
③CO和CuO      ④H2和Fe2O3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