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是中学常用的一种弱酸。(1)取0.10mol CH3COOH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的水量变化如图所示:①开始时导电率为0说明:          

醋酸是中学常用的一种弱酸。(1)取0.10mol CH3COOH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的水量变化如图所示:①开始时导电率为0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醋酸是中学常用的一种弱酸。
(1)取0.10mol CH3COOH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的水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开始时导电率为0说明:           
② 比较a、b点的相关性质(填“>”、“<”、“=”):n(H+):a      b;c(CH3COO-):a     b;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a     b;
③若b点时,溶液中c(CH3COOH)=0.10mol/L,c(H+)=1.3×10-3mol/L,则此时c(CH3COO-)约为        mol/L;计算b点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H+(aq) + OH-(aq) = H2O(l)                 △H1="-57.3" kJ/mol
CH3COOH(aq)  H+(aq) +CH3COO-(aq)  △H2="+1.3" kJ/mol
写出稀醋酸与稀烧碱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室温下,取浓度均为0.10mol/L的醋酸与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其pH<6,写出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                                 ;并列出其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由大到小)                                  
答案
(1)①醋酸为共价化合物,只在水溶液中才能电离(2分);
②<;>;=(3分,各1分);
③1.3×10-3 (1分);  ="(" 1.3×10-3)2/0.10 mol/L=1.7×10-5 mol/L
(2)CH3COOH(aq)+ OH-(aq) = H2O(l) +CH3COO-(aq) △H=-56.0kJ/mol  (3分)
(3)c(CH3COOH)+c(CH3COO-)=2c(Na+)或c(CH3COOH)+c(CH3COO-)=0.1mol/L;
c(CH3COO-)>c(Na+)>c(H+)>c(OH-) (4分;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醋酸是共价化合物,液态醋酸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②对于弱电解质溶液而言,溶液越稀越易电离,所以b点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a点,H+的物质的量b点大于a点;尽管氢离子物质的量在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如溶液体积增大的多,所以离子浓度减小,因此b点醋酸根离子浓度小于a点;无论a还是b点,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醋酸电离产生等浓度的CH3COO-和H+,所以此时c(CH3COO-)约为1.3×10-3 mol/L;b点的平衡常数K= c(CH3COO-)·c(H+)/ c(CH3COOH)=( 1.3×10-3 mol/L)2/0.10mol/L=1.7×10-5 mol/L;
(2)将已知2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CH3COOH(aq)+ OH-(aq) = H2O(l) +CH3COO-(aq) △H=-56.0kJ/mol 即为稀醋酸与稀烧碱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醋酸电离使溶液呈酸性,醋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浓度均为0.10mol/L的醋酸与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其pH<6,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则混合液中的物料守恒有: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和是钠离子浓度的2倍,c(CH3COOH)+c(CH3COO-)=2c(Na+);或者混合液中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和是0.10mol/L,c(CH3COOH)+c(CH3COO-)=0.1mol/L;根据以上分析,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所以混合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醋酸根离子,其次是钠离子,再次是氢离子,最小是氢氧根离子,c(CH3COO-)>c(Na+)c(H+)>c(OH-)。
举一反三
2013年以来,全国很多地区都曾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汽车尾气等都是形成雾霾的因素。
(1)已知:① N2(g) + O2(g)=2NO(g)  △H=+179.5 kJ/mol
②2NO(g) + O2(g)=2NO2(g)    △H=-112.3 kJ/mol 
③2NO(g) +2CO(g)=N2(g) +2CO2(g)    △H=-759.8 kJ/mol
下图是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1mol CO2和1mol NO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则a=       

(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CO
H2
1
650
2
4
2.4
1.6
5
2
900
1
2
1.6
0.4
3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组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650℃时,若在此容器中开始充入2mol H2­­­O(g)、 1mol CO、 1 mol CO­2和 x molH2,若要使反应在开始时正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③若a=2,b=1,则达平衡时实验组2中H2­­­O(g)和实验组3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2 (H2O)   α3 (CO)(填“<”、“>”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 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 ΔH=+Q2 mol·L则Q1和Q2的关系为(  )
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内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2NO(g)+O2(g)2NO2(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 (用ΔH 1和ΔH 2表示);此反应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K1和K2表示)。
(2)已知A(g)+B(g) C(g)+D(g),该反应在3L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A、B的起始物质的是分别为3.0mol和6.0mol,其中实验I的条件为T1℃。A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验Ⅱ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②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用分数表 示),达到平衡时,A的反应速率为____。
(3)已知HCN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5mol•L-1,c平衡(HCN)≈c起始(HCN),水的电离可不计,则此温度下0.1 mol•L-1的HCN溶液的pH=_________。
(4)对于0.1mol•L-1 Na2CO3溶液,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向该溶液中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H2CO3)逐渐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下同) ,c(H2CO3)/ c(CO32)逐渐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 O3(g)= IO-(aq)+O2(g)△H1
②IO-(aq)+H+(aq) HOI(aq) △H2
③HOI(aq) + I-(aq) + H+(aq) I2(aq) + H2O(l)  △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其反应△H=___    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 + I-(aq) 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3)为探究Fe2+ 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如左图),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右图和下表。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图13中的A为__  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Ⅰ-的转化率,原因是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I3-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
A.c(H+)减小B.c(I-)减小C.I2(g)不断生成D.c(Fe3+)增加
(4)据图14,计算3-18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对于工业生产和科研有重要意义
I、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973 K
1173 K
①Fe(s)+CO2(g)FeO(s)+CO(g)
K1
1.47
2.15
②Fe(s)+H2O(g)FeO(s)+H2(g)
K2
2.38
1.67
③CO(g) +H2O(g)CO2(g) +H2(g)
K3


 
请回答:
(1)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__(用K1、K2表示)。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4)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__________________; t8时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 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II、(5)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CO2=2CO+O2,CO可用作燃料.已知该装置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则阴极反应为                        
(6)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如图所示,其中的燃料电池采用KOH溶液作电解液。

如果某段时间内,氢氧储罐中共收集到33.6L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该段时间内水电解系统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