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98K时,1mol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890.0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在298K时,1mol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890.0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现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0.75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气体和18克液态水,并放出515kJ热量,则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mol. (2)利用该反应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在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应为 极(填写“正”或“负”),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填字母代号)。 a. CH4—e- + 2O2 ="=" CO2 + 2H2O b. CH4—8e- + 10OH- ="=" CO32- + 7H2O c. O2 + 2H2O + 4 e- ="=" 4OH- d. O2—4 e- + 4H+ ="=" 2H2O (3)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如果起始时盛有1000mL pH=5的硫酸铜溶液(25℃,CuSO4足量),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浓度(温度不变,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其质量约为 。
|
答案
(1)CH4(g)+ 2O2(g)==CO2(g)+ 2H2O(l) △H = -890.0kJ/mol(2分,各1分);0.5、0.25(2分,顺序一定不能颠倒) (2)负(1分),b(1分) (3)4OH- —4 e- ="=" O2↑+ 2H2O 或2H2O-4e_ =O2↑+4H+(2分),石墨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铁电极上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3分,按3个现象给分),氧化铜(或碳酸铜)(2分),4g(或6.2g)(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的单位要写清楚,是千焦每摩尔,CH4(g)+ 2O2(g)==CO2(g)+ 2H2O(l) △H = -890.0kJ/mol;水完全是由甲烷燃烧生成的,生成1 mol的水需要甲烷0.5 mol,那么一氧化碳就为0.25 mol。 (3)该题是一道电解的题,石墨一极是失去电子的一极,应该是电解池的阳极,因此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4OH- —4 e- ="=" O2↑+ 2H2O 或2H2O-4e_ =O2↑+4H+,如果起始时盛有1000mL pH=5的硫酸铜溶液(25℃,CuSO4足量),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表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少,那么在石墨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铁电极上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若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的物质为:氧化铜(或碳酸铜),4g(或6.2g)。 |
举一反三
(I)下图是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
(1)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A、B、C、D四个容器中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字母)。 (2)已知:4NH3(g) + 3O2(g) = 2N2(g) +6H2O(g) △H =-1266.8kJ/mol N2(g) + O2(g) = 2NO(g) △H =" +180.5" kJ/mol 写出氨高温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II)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该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原因。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合理假设。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B.压强增大 C.生成物有催化作用 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5)初步探究。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5
| 50
| 60
| 70
| 80
| 温度/℃
| 25
| 26
| 26
| 26
| 26
| 26
| 26.5
| 27
| 27
| 27
| 27
|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进一步探究。查阅文献了解到化学反应的产物(含中间产物)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实验 编号
| 铜片 质量/g
| 0.1mol·L-1的 硝酸体积/mL
| 硝酸铜 晶体/g
| 亚硝酸钠 晶体/g
| 实验目的
| ①
| 5
| 20
| _______
| _______
| 实验①和②探究_________的影响;实验①和③探究亚硝酸根的影响。
| ②
| 5
| 20
| 0.5
| 0
| ③
| 5
| 20
| 0
| 0.5
| |
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生产可以用NH3(g)与CO2(g)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则NH3(g)与CO2(g)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反应Fe(s) +CO2(g) FeO(s) +CO(g) ΔH ="a" kJ/mol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a 0(填“>”、“<”或“=”)。在500℃ 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Fe和CO2的起始量均为4 mol,则5 min后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生成CO的平均速率v(CO)为 。 ②700℃反应达到平衡后,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A.缩小反应器容积 | B.增加Fe的物质的量 | C.升高温度到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
|
工业制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某温度下,2SO2(g)+O2(g)2SO3(g) △H="-197" kj/mol。开始时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 mol SO2(g)和10.0 mol 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197kJ的热量,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升高温度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2、O2、SO3的平衡浓度都比原来增大的是 (填字母)。 A.恒温恒容,充入2mol SO3 B.恒温恒容,充入2mol N2 C.恒温恒压,充入1 mol SO3 D.升高温度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4)某实验小组设想如下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 kPa时: SO2(g)+O2(g)2SO3(g) △H1="-197" kJ/mol; H2O(g)=H2O(1) △H2="-44" 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1) H3="-545" kJ/mol。 写出SO3(g)与H2O(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6)由硫酸可制得硫酸盐.在一定温度下,向K2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时,SO42-和CO32-的浓度之比 。[已知该温度时,Ksp(BaSO4)=1.3x10-10,KsP(BaCO3)=5.2x10-9]。 |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乙醇调和而成。 (1)由粮食或各种植物纤维可得到葡萄糖,写出葡萄糖制得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常温常压下,1g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29.71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乙醇的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作过程中,乙池中两电极均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下);若此时乙池溶液体积为2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 ③若要使②中乙池的溶液完全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乙池中加入 (填代号)A.0.01molCu | B.0.01molCuO | C.0.01molCu(OH)2 | D.0.01molCuCO3 | E.0.01molCuSO4 F.0.005molCu2(OH)2CO3 |
已知H2O(g)= H2O(l) △H1=Q1 kJ/mol C2H5OH(g) = C2H5OH(l), △H2=Q2 kJ/mol C2H5OH(g)+3O2(g) =2CO2(g) + 3H2O(g), △H3=Q3 kJ/mol 若使用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A.Q1 +Q2 +Q3 | B.0.5(Q1 +Q2 +Q3) | C.0.5Q1 –0.5Q2 +0.5Q3 | D.1.5Q1 –0.5Q2 +0.5Q 3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