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升温,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N2(g)+3H2(g) 2NH3(g) △H<0B.3O2(g)2O3(g)△H>0C.H2(g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升温,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N2(g)+3H2(g) 2NH3(g) △H<0B.3O2(g)2O3(g)△H>0C.H2(g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升温,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N2(g)+3H2(g) 2NH3(g) △H<0
B.3O2(g)2O3(g)△H>0
C.H2(g)+I2(g)2HI(g)△H<0
D.NH4HCO3(s) NH3(g)+H2O(g)+CO2(g) △H>0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C项:化学反应是放热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错;D项:加压,逆向移动,故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移动,难度不大,掌握以下几点便很容易解答此类问题。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指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指增大气体体积使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例如:在反应N2O4(g)---2NO2(g)中,假定开始时N2O4的浓度为1mol/L,NO2的浓度为2mol/L,化学平衡常数K=2^2/1=4;体积减半(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后,N2O4的浓度变为2mol/L,NO2的浓度变为4mol/L,化学平衡常数K变为4^2/2=8,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了,所以就要向减少反应产物(NO2)的方向反应,即有更多的NO2反应为N2O4,减少了气体体积,压强渐渐与初始状态接近.
注意:恒容时,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如稀有气体导致的压强增大不能影响平衡.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即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举一反三
足量的镁与一定质量的盐酸反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若要减慢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产生氢气的总质量,可以加入的物质是                                    
A.CuSO4B.NaOHC.K2CO3D.CH3COON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首条“生态马路”近期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实验室欲加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采用( )。
A.纯锌跟稀硫酸溶液B.纯锌+稀盐酸
C.粗锌(含少量铜)跟稀硫酸溶液D.粗锌(含少量铜)跟醋酸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下进行实验,得到 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82-)/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草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以甘蔗渣为原料用水解一氧化一水解技术制取草酸。

Ⅰ、步骤④是减压抽滤(见下图),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为了防止自来水倒吸入B装置,最佳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产品H2C2O4·xH2O中的的x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w g产品配成100mL水溶液;
②量取25.00mL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1KMnO4溶液滴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
(2)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滴定时,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由此计算出该草酸晶体的x值是__________
Ⅲ、该小组同学在做实验Ⅱ②时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若干个并编号①,②,③…)、胶头滴管(若干支)、秒表
试剂:0.1 mol/L H2C2O4溶液、0.1 mol/L 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实验内容】
实验(1):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先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各加10滴稀硫酸,且在②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再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mol/LKMnO4溶液。现象如下(表1)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90s
5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2):在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再滴加l0滴稀硫酸,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1 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2)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100 s
9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3):在①号、②号和③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1 0.1mol/L H2C2O4溶液,然后在①、②、③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l mL、2 mL稀硫酸溶液,然后各加入5滴0.1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如下(表3)。
编号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褪色时间
88 s
100 s
120 s
实验现象
均有气泡产生;①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②、③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1)设计实验(1)对应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