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X(g)+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由于体系条件的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到t3时再次达到平衡,如图为上述变化的物质的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反应X(g)+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由于体系条件的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到t3时再次达到平衡,如图为上述变化的物质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说明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 )A.增大X或Y的浓度 | B.增大压强 | C.降低温度 | D.升高温度 |
|
答案
A、由图可知,t2秒瞬间浓度都不变化,不可能是增大X或Y的浓度,且若增大了X或Y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Z的浓度应增大,不符合,故A错误; B、增大了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X、Y、Z的浓度应增大,故B错误; C、该反应放热,升高该反应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或Y的浓度增大,Z的浓度减小,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 D、该反应放热,升高该反应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或Y的浓度增大,Z的浓度减小,图象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
举一反三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2(g)+C(s)⇌2CO(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怎样变化? (1)增加C,平衡______,c(CO)______.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c(CO2)______.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c(CO2)______. (4)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c(CO)______. |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大会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过渡排放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图1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O D.△H<0,△S>0 (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1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经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3)25℃,1.01×105Pa时,16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2.9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反应P(g)+Q(g)⇌M(g)+N(s)△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 B.加入催化剂,M的产率增大 | C.增大c(P),P的转化率增大 | D.降低温度,Q的转化率增大 |
|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2倍,则m+n<p+q |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 C.若m+n=p+q,则向含有a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amol | 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 ①若a=1,c=2,则b=_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