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

(共10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共10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CO(g)CH3OH(g)90.8 kJ
  ② 2CH3OH(g)CH3OCH3(g)H2O(g)23.5 kJ
  ③ CO(g)H2O(g)CO2(g)H2(g)41.3 kJ
  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Q,其中Q     kJ;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代号)。
a.低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4)、已知某温度下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到10min时恰好达平衡,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
0.44
0.6
0.6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数值(单位相同)的大小:(甲醇)   (水)(填“>”、“<”或“=”)。
  反应开始时(CH3OH)      
  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H3OH)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精确到0.01)
答案
(1).C +H2OCO +H2   (1分)   (2).H2S+Na2CO3 →NaHS + NaHCO3 (1分)
(3).246.4 (2分)        a c  (2分)
(4).>  (1分)   1.64 mol·L1 (1分)        0.12mol/L·min  (1分)      1.86 (1分)
解析
(1)碳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即生成水煤气,反应式为C +H2OCO +H2
(2)两种酸式盐分别是NaHS和 NaHCO3,所以方程式为H2S+Na2CO3 →NaHS + NaHCO3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即得到3H2(g)3CO(g)CH3OCH3(g)CO2(g)Q,所以Q=90.8 kJ×2+23.5 kJ+41.3 kJ=246.4kJ。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所以a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b不正确,才是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d中平衡虽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的转化率是降低的,不正确。
(4).根据水利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甲醇的反应速率大于水蒸气的反应速率。平衡时生成水蒸气是0.6mol/L的,则消耗甲醇是1.2mol/L的,所以开始是甲醇的浓度是1.2mol/L+0.44mol/L=1.64mol/L。平衡常数是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是
举一反三
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
(1)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则该反应的△H      0(选填“>” 或“<”)。
(2)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可将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已知:
C(s)+O2(g)=CO2(g)           △H1=-393.5kJ.mol-1
CO2(g)+C(s)=2CO(g)         △H2=+172.5kJ.mol-1
S(s)+O2(g)=SO2(g)          △H3=-296.0kJ.mol-1
请写出CO除SO2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制取氢气的反应为:CO(g)+H2O     CO2(g)+H2(g),已知42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0。如果反应开始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O的物质的量都是0.60mol,5min末达到平衡,则此时CO的转化率为            ,H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4)下图中图1是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CO为燃料,一定比例的Li2CO3Na2CO3熔融混合物为电解质,图2是粗铜精炼的装置图,现用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精炼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②要用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精炼实验,则B极应该与       极(填“C”或“D”)相连。
③当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CO时,C电极的质量变化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三种常见的化学电源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2Cl+2H2O2OH+H2↑+Cl2
C.原降冰片二烯(NBD)经光照转化成为四环烷(Q):,利用该反应可以贮存太阳能,则NBD的内能比Q的内能高
D.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NH3和氧气。 己知:
化学键
N≡N
H‒O
N‒H
O=O
键能/kJ·mol-1
945
463
391
498
则“人工固氮”新方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N2(g)+3H2O(g) 2NH3(g)+ 3/2O2(g);△H=+630kJ·mol-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I.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 △H=+140kJ·mol1
2C(s)+O2(g)=2CO(g)         △H=-221kJ·mol1
写出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II.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则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III.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的一极通入O2和CO2,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另一极通入丙烷,电极反应式为                ;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IV.如图装置所示,C、D、E、F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⑴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⑵现用丙装置作“铜的电解精炼”,则H应该是          。(填“纯铜”或“粗铜”)。
⑶上图甲装置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 Cu(OH)2后,恰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乙装置中,若不考虑Cl2的溶解及与碱的反应,此装置共产生气体       L(标准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⑴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 mol,H2为0.3 mol,NH3为0.1 mol。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⑵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⑶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①合成反应的a_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已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SiO2与过量焦炭在1300-1700oC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 Si3N4(s)+6CO(g)
(1)上述反应氧化剂是                ,已知该反应每转移1mole,放出132.6kJ的热量,该方程式的∆H =                 
(2)能判断该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焦炭的质量不再变化               B.N2和CO速率之比为1:3
C.生成6molCO同时消耗1mol Si3N4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3)下列措施中可以促进平衡右移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压强    C.加入更多的SiO2    D.充入N2
(4)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300-1700oC的原因是             
(5)某温度下,测得该反应中N2和CO各个时刻的浓度如下,求0—20 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N2浓度/mol·L-1
4.00
3.70
3.50
3.36
3.26
3.18
3.10
3.00
3.00
3.00
CO浓度/mol·L-1
0.00
0.90
1.50
1.92
2.22
2.46
2.7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