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

题型:清远模拟难度:来源: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__.简述你的理由(可不写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 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 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矶 (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 如下:
答案
举一反三
物质Cu(OH)2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6.07.51.4
沉淀完全pH13143.7
(1)若红色粉末是Fe2O3,Fe2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没有红色不溶物,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没有红色不溶物,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2)红色粉末若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Cu生成,Cu能将Fe3+还原为Fe2+,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可能不变红色,所以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不合理;Cu能将Fe3+还原为Fe2+
(3)因为Cu2O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SO4,而H2SO4不能溶解Cu,所以混合物中必须有Fe2O3存在,使其生成的Fe3+溶解产生的Cu,
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Fe2O3+6H+=2Fe3++3H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
(4)Cu2O~~~2CuO  质量增重△w  
    144 g                    16 g  
  m(Cu2O)                (b-a) g  
所以m(Cu2O)=
144g×(b-a)g
16g
=9(b-a)g,
故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
9(b-a)g
ag
×100%=
9(b-a)
a
×100%,
故答案为:
9(b-a)
a
×100%;
(5)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由工艺流程可知,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Cu生成,Cu能将Fe3+还原为Fe2+,所得的溶液含有Fe2+,加入试剂1目的是Fe2+将为Fe3+,氯气会引入氯离子,故试剂1应选择B.H2O2;加入试剂2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值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会引入钠离子,故试剂2应选择Cu2(OH)2CO3,得到的沉淀x为Fe(OH)3
故答案为:B;D;Fe(OH)3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魔方格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炭粉、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实验操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新型材料纳米α-Fe粉具有超强的磁性能,可用作高密度磁记录的介质以及高效催化剂等.在不同温度下,α-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不同:温度低于570℃时,生成FeO,高于570℃时,生成Fe3O4.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探究固体产物成分(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魔方格

(1)在高温下,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请在图2装置中选择满足虚线框图C的气体收集装置______.
(3)该小组同学为探究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得知,固体产物中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三种形态混合物组合.
【提出假设】
假设1:全部为氧化亚铁;
假设2:全部为四氧化三铁;
假设3:铁和氧化亚铁混合物;
假设4:铁和四氧化三儿混合物;
假设5:______.
【设计方案】小组成员讨论后对假设4提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题型:合肥三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静安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海淀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反应后得到黑色粉末X(假定为均匀的),取出少量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微热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有少量气泡产生
向实验Ⅰ中得到的溶液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溶液不显血红色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魔方格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
(a)玻璃棒  (b)烧杯   (c)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Fe2+、Fe3+的含量,目的是______和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c)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3)完成步骤IV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补充产物并配平:
______ Fe2++______ClO3-+______H+=______Fe3++Cl-+______
(4)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提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测定时所需的试剂______.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需要测定Fe2O3和______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气反应”和其他实验(略去了夹持仪器).

魔方格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石棉绒的作用是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加热E以前要对装置中的气体验纯,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______.
(4)已知有反应:Cu20+2H+→Cu+Cu2++H20,则可用来检验反应后E中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是否含Cu20,可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盐酸    d.浓硫酸
(5)在E后若再接二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依次称为F和G),则还可用该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或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若反应前盛有药品的E、F的质量分别是bg、cg,反应后分别是dg、eg.
①水中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n(H):n(0)=______;若反应后E中除Cu外还含有另种还原产物Cu20,则该比值将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若空的E管的质量为ag,加热后CuO完全还原为Cu,则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RO2、Fe2O3等杂质)中提取Al2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魔方格

(1)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其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RO2的用途有(写出1条即可)______.
(2)铝土矿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______.
②______.
(3)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和冰晶石的熔融液来冶炼金属铝.已知电极材料为惰性材料,阳极反应式为______.
(4)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已知每转移3mol e-,有1.5mol化合物X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