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D
解析
在制取NO过程中,常常会混有NO2气体,要得到纯净的NO,需除去混有的NO2气体。直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NO气体,A项错误;NO中的NO2是由NO和装置内的空气发生反应得到的,由于N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故可以立即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纯净的NO,B、C项错误,D项正确。
举一反三
已知常温常压下在1 L水中可溶解40 L NO2,N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aOH+2NO2=NaNO3+NaNO2+H2O。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NO2气体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
(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     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②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④打开K2,至装置Ⅱ中长玻璃管中的气体呈无色后,打开K3,反应一段时间后,长玻璃管中并未充满液体。设计简单方法检验长玻璃管中的气体是否含NO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4)2SO4中检验出组成为N4H4(SO4)2的物质,经测定,该物质易溶于水,在水中以SO42-和N2H44+两种离子形式存在,植物的根系极易吸收N4H44+,但它遇到碱时,会生成一种形似白磷的N4分子。N4分子不能被植物吸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B.14N与14C互为同位素
C.N4H4(SO4)2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D.8NH3+4C5OH=N4+4C5NH2+6H2+4H2O,此反应中每生成5.6 g N4时转移1.2 mol电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的有关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实验药品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③碳酸氢铵  ④氯化铵  ⑤熟石灰  ⑥氢氧化钠

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现将C处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的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D中的铜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是   (填物质序号)
(2)B装置的作用为              
(3)D中铜片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了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处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中的      (填下列各项序号)
A.Na2CO3B.AgNO3C.H2SO4D.FeSO4
(4)图E中持续通人氧气的作用为           
(5)有人认为他们设计的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其不足之处以及应如何改进,谈谈你的意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