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NH4)2CO3加热到全部转化为气体后,将气体先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x g,再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y g;若先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z g,再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将(NH4)2CO3加热到全部转化为气体后,将气体先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x g,再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y g;若先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z g,再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w g。则x、y、z、w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z>y>x>w | B.w>z>y>x | C.y>z>w>x | D.x>y>z>w |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化学反应:(NH4)2CO3=2NH3+H2O+C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H3+H2SO4=(NH4)2SO4 设取1mol(NH4)2CO3,分解产生2molNH3、1molH2O、1molCO2 2Na2O2+2H2O=4NaOH+O2 △m 1mol 2g 2Na2O2+2CO2=2Na2CO3+O2 △m 1mol 28g 将气体先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x g, X=2g+28g=30g 2NH3+H2SO4=(NH4)2SO4 △m 2mol 34g 再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y g Y=34g 若先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z=2mol×17g/mol+1mol×18g·mol-1=52 g, 再通过过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w="28" g。 选A. |
举一反三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 B.45 mL | C.30 mL | D.15 mL |
|
实验室里常用“碘锤”的玻璃仪器做碘的升华实验,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窗,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用此仪器进行有关实验时,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
A.NH4Cl受热分解的实验 | B.无水CuSO4与胆矾的互变实验 | C.白磷和红磷(已经抽出O2)在一定温度下相互转变的实验 | D.KMnO4受热分解的实验 |
|
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
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⑶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极附近逸出。 ⑷将⑶中反应产物NO2充满干燥的烧瓶,然后将烧瓶倒立于少水槽中,向烧瓶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气体恰好完全溶于水(假设溶液没有扩散),则烧瓶中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设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3.8,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
(8分)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时,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实验中12.8 g Cu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________mL O2才能使NO全部溶于水。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