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韧是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储氢材料。(1)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在基态Ti2+中

I.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韧是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储氢材料。(1)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在基态Ti2+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I.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配位氢化物、富氢载体化合韧是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储氢材料。
(1)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       ,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2)液氨是富氢物质,是氢能的理想载体,利用实现储氢和输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b.NH+4与PH+4、CH4、BH-4、ClO4互为等电子体
c.相同压强时,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高
d.[Cu(NH34]2+离子中,N原子是配位原子
(3)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相同,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II.氯化钠是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也是结构化学中研究离子晶体时常用的代表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设氯化钠晶体中Na+与跟它最近邻的Cl之间的距离为r,则该Na+与跟它次近邻的C1个数为      ,该Na+与跟它次近邻的Cl之间的距离为     
(2)已知在氯化钠晶体中Na+的半径为以a pm,Cl的半径为b pm,它们在晶
体中是紧密接触的,则在氯化钠晶体中离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用含a、b的式子袁示)
(3)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比例很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颗粒形状为立方体,边长为氯化钠晶胞的10倍,则该氯化钠颗粒中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为                
答案
Ⅰ.(1)M(1分)    9(2分) 
(2)cd(2分)   
(3)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为F > N >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2分)
Ⅱ.(1)8(2分)     r(2分) 
(2)(2分) 
(3)26% 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1)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在基态Ti2+中,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对应能层分别别为K、L、M,其中能量最高的是最外层M层,该能层有s、p、d三个能级,s能级有1个轨道,p能级有3个轨道,d能级有5个轨道,所以共有9个原子轨道。
(2)a.NH3分子中N原子含有3个共用电子对和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价层电子对是4,采用sp3杂化,故错误。
b.等电子体是指具有相同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的分子或离子,NH4+与PH4+、CH4、BH4-、ClO4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不同,所以不能互为等电子体,故错误。
c.相同压强时,氨气中含有氢键,PH3中不含氢键,所以NH3沸点比PH3高,故正确;
d..[Cu(NH34]2+离子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N原子是配位原子,故正确。
所以选cd 。 
(3)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所以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故答案为: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向F偏移,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或者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
Ⅱ.(1)氯化钠晶体中,,从图中可以看出,钠离子在体心和棱心位置,氯离子在顶点和面心位置,Na+与跟它次近邻的C1(也就是图中晶胞大立方体中的8个顶点小白圈 )个数为8个,该Na+与跟它次近邻的Cl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边长为r的小立方体的体对角线,也就是r 。
(2)晶胞为面心立方,一个氯化钠晶胞中有4个Na和Cl,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2(a+b)pm,体积是8(a+b)3pm3,一个Na体积是pm3,一个Cl体积是pm3,4个Na和Cl体积是pm3,氯化钠晶体中离子的空间利用率为×100%=
(3)由NaCl的晶胞图可知,NaCl的晶胞为正立方体结构,立方体的体心只有一个Na,而其它的离子都处在立方体的面上,边长为氯化钠晶胞边长的10倍的氯化钠颗粒中总原子数为21的立方,而其内部的总原子数为19的立方(立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各被剥去了一层原子,所以整个边长相当于是减少了2,所以是19),所以该氯化钠颗粒中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为=26%,另外列一种比较直观明了的解法: 由于立方体中的总原子数为n3(n为棱上原子数) 因此边长为氯化钠晶胞边长的10倍的氯化钠颗粒中总原子数为213,而其内部的总原子数为193(相当于将外面剥掉一层),所以其表面的原子数为213-193。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数:=26%。
举一反三
依据物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利用物质的相关数据作出的相应推断不合理的是
A.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依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推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C.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推断相同状态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
D.依据液体物质的沸点,推断将两种互溶液态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的可行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的第IIA族
B.构成单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D.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3)Se原子序数为_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
(4)H2Se的酸性比H2S_________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_;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pm(列式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铜、镍等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镍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2)在配离子[Ni(NH3)4]2+中,配体中N元素与它相邻的C和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这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配体NH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3)据报道,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晶体的结构可看作由镁原子和镍原子在一起进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镍原子有     个,若已知晶胞的边长为a p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g•cm-3(用a和NA表示,只列式,可不用化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原子序数为24。
(1)F原子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远高于元素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   
(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的结构式为   
(5)在元素A与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6)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