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探究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其基本过程如下:(1)取4.2g该有机化合物燃烧,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浓硫酸、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实验后,浓硫酸增重1

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探究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其基本过程如下:(1)取4.2g该有机化合物燃烧,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浓硫酸、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实验后,浓硫酸增重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探究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其基本过程如下:
(1)取4.2g该有机化合物燃烧,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浓硫酸、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实验后,浓硫酸增重1.8g,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20g,由此可确定A的最简式为_________。
(2)由质谱分析测定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由此可确定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3)取8.4gA和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最终生成43.2g银,由此可确定A的结构简式为_____。
答案
(1)C2H2O;(2)C4H4O2;(3)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吸水,则A燃烧产生的水的质量是1.8g,物质的量是1.8g÷18g/mol=0.1mol。氢氧化钙吸收CO2生成碳酸钙,质量是20g,则碳酸钙的物质的量=20g÷100g/mol=0.2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是0.2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分子中氧原子的质量=4.2g-0.1mol×2×1g/mol-0.2mol×12g/mol=1.6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6g÷16g/mol=0.1mol,所以C、H、O三种原子的最简个数之比是0.2:0.2:0.1=2:2:1,因此A的最简式为C2H2O。
(2)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则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是84÷42=2个,所以A的化学式为C4H4O2
(3)8.4gA和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最终生成43.2g银,这说明A分子中含有醛基。A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生成单质银的物质的量是43.2g÷108g/mol=0.4mol。由于1mol醛基只能生成2mol银,这说明A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因此A的结构简式为
举一反三
甲酸甲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组成的混合脂中,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那么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0%B.15%C.20%D.无法确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进行实验①制乙烯 ②制溴苯 ③石油分馏 ④银镜反应 ⑤制乙酸乙酯
(1)不需要加热的有                   
(2)需要水浴的有                   
(3)需要加碎瓷片的有                   
(4)反应中必须加入浓的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少量的硝基苯
B.证明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C.分离乙酸乙酯、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
D.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①CH3CH2OHCH2=CH2↑+H2
CH2=CH2+Br2BrCH2—CH2Br
②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的有关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通常状况下的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熔点/℃
    -130
    9
    -116
   沸点/℃
    78.5
    132
    34.6
 
某化学小组拟用乙醇、溴等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少量的1,2一二溴乙烷,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装置A中的加热部分的仪器装置省略没有画出)。

(1)仪器E的名称是               
(2)仪器Ⅰ是漏斗,其左部的玻璃管的作 用是           (填字母)。
a.使漏斗中液体容易滴下
b.有利于吸收气体杂质
c.防止A中三颈烧瓶里的液体爆沸
(3)实验时,A中三颈烧瓶里放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加热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里除生成乙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主要是                         
(4)反应过程中,若B中长玻璃导管(Ⅱ)里的液面上升,则说明可能是由于       (填“D中出现堵塞”或“C中杂质已除尽”)造成的。   
(5)反应过程中,D中需用冷水冷却盛有液溴的试管,其主要目的是                        。说明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已经结束的实验现象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维生素C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704 g,置于铂舟并放人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样品逐渐消失最后无任何残留物,将生成物(仅有两种物质)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288 g和1.056 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②将少许研碎的维生素C样品和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称取的试样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1;碳元素的质最是          g。
(2)维生素C中      (填“含”、“不含”或“无法确定是否”)有氧元素,理由是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如你回答“含”有,请计算称取的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并填入下一空格中;如你回答“不含”等,则下一空格不必填写。称取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如果要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认为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4)维生素C和紫色石蕊试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碱”或“中”)性。查阅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以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写出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