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1)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1)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食盐+H2O ® 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 t,最少需消耗食盐        t。
(3)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1)物理变化 (2)NaCl;585 t (3)NaOH+SO2=NaHSO3; NaHSO3+HCl=NaCl+H2O+SO2­
解析
(1)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蒸馏为物理变化。(2)经配平后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 2NaOH+H2­+Cl2­,据此可计算出结果。或者不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Cl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Cl原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最少需消耗食盐的质量为: 1000 t×36.5%÷36.5g/mol×58.5g/mol=585 t。
举一反三
某NaBr、NaI混合液中,含NaBr 0.1mol,NaI 0.2mol。通入vL(标准状况)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
当v的取值范围为0<v<2.24L时,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时,v的取值范围为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和NaBr时,v的取值范围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D.烧杯 H.量筒
(2) 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                                                    
(4)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指出制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②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甲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上述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最后晶态碘在               里聚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卤化银分解实验的设计
有关卤化银的感光性,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
试剂和仪器: 0.1 mol·L-1的NaCl、NaBr、KI溶液,2%的AgNO3溶液。500 mL圆底烧瓶、大烧杯、聚光电筒。
实验步骤:
(1)将3只预先注有4/5容积蒸馏水的圆底烧瓶用大烧杯垫托安置于讲台上,使之处于较好的视觉高度,编号。
(2)依次往上述烧瓶中加入2至5 mL NaCl、NaBr和KI溶液,振荡摇匀。
(3)慢慢地往烧瓶中滴加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三名同学同时操作,3种胶体同时制作,便于比较。注意观察胶体形成的效果,要求胶体颜色明显,无浑浊状态。
(4)胶体制备好后,记录时间,用聚光电筒进行爆光(或置于阳光下),观察分解反应的速度及颜色等现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结论:分解速率:在同样光照条件下,AgBr分解最快,先由浅黄色透明状变成灰黑色浑浊态,时间约2 min;AgCl次之,由乳白透明状变成灰白浑浊态;AgI最慢,较长时间才略有变化。
问题:
1.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优点?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A.氟化银        A.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国防金属”美誉之称的是(   )
A.铁B.金C.铝D.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