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强酸性溶液X中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____、

某强酸性溶液X中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某强酸性溶液X中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____、D__________ ,F的电子式___________ 。
(2)上述离子中,溶液X中除H外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_____,若要用实验证明该离子一定不存在,其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中生成气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沉淀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要使A全部转化为溶液E,需要氧气的体积最少为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答案
(1)BaSO4 ;NO2   ;“略”   
(2)Al3+ 、Fe2+ 、NH4+ 、SO42-  ; Fe3+ ;向该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3)3Fe2+ + 4H+ + NO3- =3Fe3+ + NO↑ + 2H2O  ; AlO2- + 2H2O + CO2 = Al(OH)3↓+ HCO3-
(4)168
举一反三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 ⑤SO32- ⑥SO4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                  
B.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⑥ 
C.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⑤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二选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步骤与操作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的少量钙、铁、铝三种元素。
已知Ca2+、Al3+、Fe3+完全形成相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1)步骤①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调节pH至6~7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沉淀X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试剂A为____________;试剂B为铝试剂,加入该试剂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题型:江苏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 )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___;
(2)经检测,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 、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题型:山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西自治区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
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已检测出pH=1的某未知溶液中含有Al3+和NO3-,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①ClO②NH4③Fe2+ ④K+   ⑤HCO3- ⑥Cl-,其中不必检验就能加以否定的离子是
[     ]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