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魔方格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A、闻到有氨气逸出
B、棉花被气体冲出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
(4)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答案
(1)依据装置中试剂分析可知都是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乙没有收集到氨气,因为氨气通过浓硫酸会被吸收,发生的反应是:2NH3+H2SO4═(NH42SO4
故答案为:乙;2NH3+H2SO4═(NH42SO4
(3)A、闻到有氨气逸出,氨气比空气轻,不能证明收集满,故A不符合;
B、棉花被气体冲出,有可能气体跑掉,故B不符合;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证明氨气收集满,故C符合;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故D不符合;
故选C;
(4)甲装置分解得到的是混合气体,得不到纯净氨气,乙装置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氨气被吸收得不到氨气,装置丙装置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氨气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干燥气体氨气,故答案为:丙.
举一反三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魔方格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同学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干燥氨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①碱石灰       ②浓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4)图2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一些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5)将过量的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同学们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请回答问题.
(1)利用上图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上图中干燥管内可能盛放的物质是____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碱石灰
d.熟石灰
(3)下图由A至D是4步连续的实验操作,表示了探究氨气性质的实验过程及伴随的现象.

魔方格

①实验过程A,应将导气管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______.
②分析上述探究氨气性质的实验过程及伴随的现象,可以得出氨气的性质______.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所示,A、B、C是气体收集装置,其中可用来收集氨气的是______.当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实验室,干燥氨时,通常是将制得的氨通过______,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为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往往取______试纸置于试管口处,当颜色由______ 时,表明已经收集满氨气.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反应,最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  )
A.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
B.直接加热稀氨水
C.用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D.(NH42CO3固体受热分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A.SO2B.NH3C.HClD.Cl2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