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 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浓硫酸========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Ⅰ制备CO Ⅱ Ⅲ收集CO ①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2分)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蒸馏烧瓶 集气瓶 温度计 ② 装置Ⅱ的作用是 。(2分)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反应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4+4 NaHCO3= 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 5H2O="2" Cu(HCOO)2·4H2O+ 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③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 。(2分) ④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 (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1分) Ⅱ、甲酸铜的制备: 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⑤“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 。(1分) ⑥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1分) |
答案
①用分液漏斗、蒸馏烧瓶、温度计,分液漏斗中盛装甲酸,蒸馏烧瓶中盛装浓硫酸,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入浓硫酸中【仪器选择正确并标识液体,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2分)
②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2分) ③研细并混合均匀(1分) ④出现黑色固体(1分) ⑤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2分) ⑥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1分) |
解析
①因为是给液体加热制备气体,且要控制温度,故气体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一样,即如上图所示;②因为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故如果受热不均匀就有可能发生倒吸,故Ⅱ为防倒吸装置;③因为是取混和固体多次加入热水中,故两种固体要混合均匀,而NaHCO3固体和CuSO4·H2O晶体均易结成块,故要研细才可混和均匀;④氢氧化铜和碳酸铜受热均不稳定易分解,前者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后者者黑色的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温度过高会使它们分解,出现黑色固体;⑤蒸发浓缩后甲酸铜的浓度比较高,如果冷却至常温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要“趁热”过滤;⑥将滤液冷却结晶后,析出的晶体表面一定会残留有溶液中的其它物质,如表面上有水,还有一些其它的溶质都有可能残留在上面,故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用乙醇可减少晶体的损失。 |
举一反三
(10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 。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 g NaOH。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⑥定容后塞上瓶塞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
(8分)某同学应用如下所示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m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从物质性质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应如何处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原理并画出装置图(填在上图内), |
(16分)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 。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
(12分)NaClO2用于棉、麻、粘胶纤维及织物的漂白。实验室制备NaClO2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I控制温度在35~55℃,通入SO2将NaClO3还原为ClO2(沸点:11℃),反应结束后通入适量的空气,其目的是 。 (2)装置Ⅱ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ClO2-、ClO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 ,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 (3)已知在NaClO2饱和溶液中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温度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请补充从装置Ⅱ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 ;③ ;④ ;得到成品。 (4)装置Ⅲ中试剂X为 。 |
二茂铁(结构如图)是一个典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实验室常用氯化亚铁和环戊二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反应原理为:FeCl2+2C5H6+2KOH→Fe(C5H5)2+2KCl+2H2O
二茂铁的熔点为172~173℃,在100℃开始升华。能溶于乙醚、二甲亚砜等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水,对碱和非氧化性酸稳定。制备的步骤如下: 步骤1.在150mL的三颈瓶中加入25g细粉末状KOH和60mL无水乙醚,通入氮气并搅拌约10分钟使之尽可能溶解,然后加入5.5 mL环戊二烯,再搅拌10分钟。 步骤2. 向烧杯中加入25 mL二甲亚砜和6.5g新制的无水氯化亚铁,微热至40℃并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加入滴液漏斗中。 步骤3. 按图所示的装置装配好仪器,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缓慢将氯化亚铁等加入三颈瓶中,并继续搅拌1小时。
步骤4.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100mL 18%的盐酸溶液,将烧杯放在冰浴中冷却,搅拌约10分钟,使结晶完全。 步骤5. 抽滤,将获得的产品以冷水洗涤2~3次,低温风干得到粗制的二茂铁。 (1)步骤1中通入N2的目的可能是 。 (2)步骤2中,滴液漏斗侧边的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 (3)实验装置中,冷凝管通水,水应从 口进(选填a或b)。 (4)步骤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盐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步骤5用冷水洗涤是因为 ,因此可采用 的方法,进一步提纯二茂铁。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