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的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苯和溴水B.仪器A的名称叫蒸馏烧瓶C.锥形瓶中的导管口出现大量白雾D.碱石灰作用是

右图是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的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苯和溴水B.仪器A的名称叫蒸馏烧瓶C.锥形瓶中的导管口出现大量白雾D.碱石灰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是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侧的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苯和溴水
B.仪器A的名称叫蒸馏烧瓶
C.锥形瓶中的导管口出现大量白雾
D.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体系

答案
C
解析
A、制溴苯是用苯和液溴发生反应;
B、A为三颈烧瓶;
C、HBr与水产生酸雾,正确;
D、碱石灰吸收酸性气体。
举一反三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右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1 molN2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B.NaNO2是氧化剂
C.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CuSO4·5H2O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下面所列的方法正确的是(     )(CuSO4·5H2O的式量是250,CuSO4的式量是160)
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
B.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 g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C.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D.取12.5 g CuSO4·5H2O溶于500 mL水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题(10分)
⑴实验室配制500 mL 0.1mol/L的氢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               中进行:
②配制溶液时应选用          容量瓶;
在此配制过程中胶头滴管的作用是              ;
④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会使所配的溶液浓度发生什么变化:
容量瓶内壁沾有水滴没有烘干就进行配制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⑵(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①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BaCl2溶液
 
②向盛有2mL 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装置如右图。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 g,将质量b g(不足量)碱金属放到水中,立即盖紧瓶塞,反应完全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 g,则

(1)计算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2)无水CaCl2的作用是                                   ,如果不用无水CaCl2,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比实际的相对原子质量          (填写偏大、偏小或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