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某固体无机盐样品由一种正盐和一种酸式盐组成,其中的正盐含B、C、F三种元素,酸式 盐含A、B

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某固体无机盐样品由一种正盐和一种酸式盐组成,其中的正盐含B、C、F三种元素,酸式 盐含A、B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已知A、B、C、D、E、F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某固体无机盐样品由一种正盐和一种酸式盐组成,其中的正盐含B、C、F三种元素,酸式 盐含A、B、C、F四种元素,现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一个质量为a g的蒸发皿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则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固体样品中酸式盐的质量为______g(用含b,c的代数式表示)。
(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滴入稀硫酸,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活塞N,把针筒活塞往里推,发现烧杯中F2DC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可证实B、D、E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答案
(1)K2CO3 ;(b-c)
(2)①CO32-+H+==HCO3-、HCO3-+H+==H2O+CO2↑;②H2SiO3 ;S>C>Si
举一反三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_________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
(4)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 有机物的组成,下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燃烧管中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准确称取0.9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g,B管质量增加0.54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____,要确定该有机物分子式,还要________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沼气池发酵制取沼气,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并测定产生甲烷体积的实验。如下图,甲瓶是产生沼气的发酵瓶,将堆沤过的牛、马粪按比例均匀拌人沼气 菌种,放进发酵瓶甲内并加满水;乙瓶中充满水;丙瓶内盛有X溶液;丁为量筒。
(1)按实验要求,将四个装置a~f各个导管口连接起来,其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 →___ →___→___(填接口序号)。
(2)丙瓶内盛有的X溶液为____(填序号)。
A.浓氨水
B.NaOH溶液
C.CuSO4溶液
D.盐酸
(3)若要验证CH4中含有H2S气体,要在甲装置后增加一个洗气瓶装置,该装置中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
A.浓氨水
B.NaOH溶液
C.CuSO4溶液
D.盐酸
(4)已知1000mL(标准状况)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39.75kJ的热量,则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所放出的能量为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常用燃烧法来测定有机物中的碳和氢的质量分数。这种方法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 750℃时,用氧气流将样品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求出有机物中碳 和氢的质量分数。现用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来确定乙炔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假设 电石是纯净的)。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接____接____接____接(A);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A)装置的作用是____;
(3)实验前称得(A)、(C)两装置的质量分别是m1g、n1g,实验完毕后,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变为m2g、n2g,则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列出算式)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甲醛(结构简式为HCHO)能与 水任意比互溶但不能在水中电离,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而KMnO4则被还原为Mn2+
(1)请你解释甲醛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 ____________。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对教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进行测定,如果你参与该研究课题,你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用已知浓度的KMnO4酸性溶液来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他们认为配制的KMnO4溶液的 浓度宜小不宜大,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甲醛和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