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化学性质 |
S | 112.8 | 444.6 | 略 |
S2Cl2 | -77 | 137 | 遇水生成HCl、SO2、S;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l2+Cl22SCl2 |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 |||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 |||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Cr2O3(s)+8Na2CO3(s)+7O2==8Na2CrO4(s)+2Fe2O3+8CO2 | |||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通入过量的空气 C.将原料粉碎 D.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2CrO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红矾钠与KCl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2Cr2O7晶体。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 |||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 |||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方法,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 |||
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 |||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 |||
请回答: (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 CO2气体BL,发现明显小于。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