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分)乙醇的沸点是78℃,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醚的沸点为34.6℃,难溶于水,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醚的反应原理是:2

( 11分)乙醇的沸点是78℃,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醚的沸点为34.6℃,难溶于水,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醚的反应原理是: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 11分)乙醇的沸点是78℃,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醚的沸点为34.6℃,难溶于水,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制醚的反应原理是:
2CH3CH2OH H2O + CH3CH2—O—CH2CH3 (乙醚)

(1)甲图和乙图是两套实验室制乙醚的装置,选装置_______(填“甲”或“乙”)最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反应液中应加入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中温度计的正确位置是水银球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述装置乙制得的乙醚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___,除去这种杂质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温度太高(如170℃),将会发生一个有机副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1分),   冷却效果好(乙醚远离火源)(1分) (2)防止暴沸(1分)
(3)反应物的液面下,但不能触及瓶底(2分)
(4)乙醇 (1分)   将其与饱和 Na2CO3混合,然后静置分液(2分)
(5)(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题给信息知,乙醚的沸点为34.6℃,易挥发,易燃烧,则制取乙醚应有冷凝装置(防止乙醚挥发),收集装置不能离火源太近,否则会有危险,应选乙装置,原因是冷却效果好,乙醚远离火源;(2)反应液中应加入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3)温度计测量的是混合液的温度,(3)反应中温度计的正确位置是水银球置于反应物液面以下,但不能触及瓶底;(4)由于乙醇的沸点78℃,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会有较多的乙醇挥发出来,根据题给信息知,可用用Na2CO3溶液将乙醚与乙醇分离,操作是将其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静置分液;(5)利用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制取乙烯,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
分别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B
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浓硝酸
C
比较H2O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分别加入少量Na
D
比较I2在H2O和CCl4中的溶解度
向I2水中加入CCl4,振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并探究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已知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气体会产生黑色沉淀(金属单质)。夹持装置未画出。

(题9图)
(1)试剂X、Y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则X、Y可能是                      .
(2)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K3,打开K1、K2,分离出CO,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对C装置进行加热操作,反应产物为红色固体。
(3)查询资料获得以下信息:①Cu2O为红色固体;②常温下,Cu2+在溶液中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 =Cu2++Cu。
甲、乙两组同学取上述红色固体(用M代表)进行实验,探究其成分: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 论

① 向a g M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搅拌;
② 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充分反应.
①固体明显减少;
②仍然有一定量固体,溶液呈蓝色
①M中一定有Cu2O;
②M中一定有Cu.

将甲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
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滤渣质量为g
M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i)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所得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                    .
(ii)甲组同学配合乙组同学进行了计算,认为乙组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得出M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4)C装置反应结束后,欲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实验过程中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5)Z试剂为混有KI的苯溶液,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等浓度且较稀的NaCl、KI混合
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B
向溶液x中滴加浓NaOH溶液,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有NH4+
C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入
AgNO3溶液
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没有发生水解
D
将SO2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可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将几根火柴头浸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
C.用纸上层析法分离某些物质时,为了看到色斑,只有有色离子的物质才可以用纸层析法
D.减压过滤时,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将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并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浙江省“五水共治”是水质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测定中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水中有机物等还原剂的污染程度。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还原剂及有机物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然后折算成氧化水样中的这些还原剂及有机物时需要氧气的量。某学习小组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某水样中的COD。主要的实验装置、仪器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实验装置及仪器:

操作步骤:
①用仪器c将20.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数粒碎瓷片。
②在水样中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00mL,安装回流装置(如上图所示),从冷凝管上口加入30.00mL的H2SO4—Ag2SO4溶液,混匀后加热回流2h,充分反应。
③冷却后加指示剂2d,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多余重铬酸钾,至溶液由绿色变成红褐色。
已知:Cr2O72—+14H++6Fe2+=6Fe3++2Cr3++7H2O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          ;用仪器c吸取液体时,左手拿洗耳球,右手将仪器c插入溶液中吸取,当           时,立即用食指将管口堵住,将管尖离开液面,稍松食指使液面平稳下降,至凹液面最低处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管口。
(2)下列有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用相应编号填写)
A.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时需上述仪器中的仪器b
B. 仪器c在使用时需要先用待取液进行润洗,管尖残留的液体一般不要吹出
C.加入数粒碎瓷片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液体暴沸
D.上述操作步骤③中在滴定时判断滴定终点的指示剂可以是甲基橙
E.加热回流结束后,要用蒸馏水对冷凝管管壁进行冲洗
(3)在加热回流过程中,可以用水浴作为恒温加热源吗?同时请说明理由。       
(4)下列因素对测定水样中的COD能产生影响的有      (用相应编号填写)
①硫酸的用量         ②反应装置中的锥形瓶在反应前用蒸馏水洗涤 
③重铬酸钾的用量     ④回流时间的长短
(5)实验室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主要步骤及装置如下所示:

将上述实验步骤A到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6)已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c(Cr2O72—)=0.0250mol·L—1,硫酸亚铁铵溶液的c(Fe2+)=0.0100 mol·L—1,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为12.00mL,则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得的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Cr(O2)=       mg/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