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无法看到实验说明,加热装置已经省略。 A            B             C          D    

(18分)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无法看到实验说明,加热装置已经省略。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无法看到实验说明,加热装置已经省略。

A            B             C          D              E         F
甲同学认为此套装置用于合成物质X, D处盛放V2O5,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固体X出现。
(1)事实上此装置所附实验说明符合甲同学的推断,那么X的化学式是        ,C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           
(2)甲同学方案中为了提高A装置产物的转化率,可以增大B装置产物的通入量。要知道A、B两个装置产物的通入量哪个大,可通过观察                       得知。
(3)若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             。本实验有无不妥之处?如有请答出改进方案;若无,此问可不答_                                  
乙同学认为此套装置用于合成物质Y,D处盛放铂铑合金网,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Y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对于A处,乙认为没有加热装置。
(4)若要用上述装置完成乙同学所认为的实验,C处所起作用与合成X时最初所起作用一致,那么C处的广口瓶应改为                   ,所装药品为              
(5)写出乙同学认为的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为什么此时U型管中的红棕色气体越接近管底颜色越浅?
                                           
答案
(18分每空2分)(1)SO3,浓硫酸。(2)C装置中哪个导管冒出气泡的速率快。(答案合理均给分)
(3)98.3%H2SO4溶液;F装置后再增加一个内盛碱液的洗气装置。
(或碱石灰;  将F装置改为干燥管。
或NaOH浓溶液;在F装置前再增加一个内盛浓硫酸的洗气装置)(答案合理均给分)
(4)U型管(或干燥管);碱石灰。(答案合理均给分)
(5)
(6)因为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本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可逆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解析
(1)V2O5常用作合成三氧化硫的催化剂,所以X是三氧化硫。合成三氧化硫的原料是氧气和二氧化硫,但在进入装置D之前需要干燥,故C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浓硫酸。
(2)气体通过溶液时会冒气泡,所以可通过观察气泡的快慢来控制反应速率。
(3)因为三氧化硫极易吸水,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需要在F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因为生成三氧化硫的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而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物,因此需要在F装置后再增加一个内盛碱液的洗气装置。
(4)铂铑合金网常用来氨的催化氧化,红棕色气体Y是NO2。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液体干燥剂,故需要将广口瓶改为U型管,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5)氨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
(6)因为NO2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红棕)N2O4(无色),本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可逆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
举一反三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原因是淀粉能与Cl2发生显色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是由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能溶于浓硝酸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常温下,浓硫酸可储存在铁质或铝制器皿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B.用CO2做,喷泉实验C.实验室制氢气D.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NaCl,用纸槽小心地加入到容量瓶中,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容量瓶中,配制准确浓度的NaCl溶液
B.实验室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
乙烯的某些化学性质
C.用足量的稀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可制得氯气
D.用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来区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烷和氯气光照下制取纯净的氯乙烷B.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C.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D.在苯和溴水的混合物中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