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
B
苯酚溶液中加入几滴稀溴水没有白色沉淀出现
说明苯酚与溴没有发生反应
C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要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D
向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种一元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
可以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强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酸性强弱比较、物质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A、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AlO2-与HCO3-电离出的氢离子再加上一份子的水生成氢氧化铝.HCO3-电离出的氢离子促进AlO2-的水解,AlO2-的水解促进HCO3-电离,故A错误.B、加入稀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较少,三溴苯酚溶于苯酚,没有白色沉淀出现,故B错误;C、非金属性是指其元素得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N>P,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是由于分子中N≡N三键很难被破坏,所以于氮气性质稳定,故C错误.D、若酸性相同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酸性越弱,电离程度越小,pH相同溶液的浓度越大,相同体积生成的氢气的体积越大,故可以根据产生氢气的体积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强弱,故D正确.故本题选:D.
举一反三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大苏打,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Na2S2O3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会迅速分解,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Na2S2O3溶液与足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S元素被氧化为SO42
(2)硫代硫酸钠(Na2S2O3)露置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其可能的变质后生成物如下:
假设一:                     
假设二:   只有Na2SO4固体   
假设三:                     
(3)现有一瓶Na2S2O3固体,可能混有Na2SO4固体。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试剂: 1mol·L-1 H2SO4、1mol·L-1HNO3、1mol·L-1HCl、1mol·L-1NaOH、0.1 mol·L-1BaCl2、0.01 mol·L-1 KMnO4、蒸馏水。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
 
步骤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取酸雨试样,加入10%H2O2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该酸雨试样中一定含有H2SO3
B
在有镀层的铁片上,用刀刻一槽,在槽上滴入少量0.1mol/L盐酸,2h后滴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可能是镀锡的铁片
C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
D
某无色溶液,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醛类化合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NH3和HCl不溶于CCl4)并可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已知硫酸亚铁铵晶体为浅绿色,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能水解;具有还原性,但比硫酸亚铁稳定。
以下是将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尔盐晶体的流程图。根据下图回答:

(1)为处理废铁屑表面的油污,用10%Na2CO3溶液清洗,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                       
(2)步骤1中采用倾析法分离出铁屑,下列适合用倾析法的有     ▲    
A.沉淀的颗粒较大     B.沉淀容易沉降     C.沉淀呈胶状    D.沉淀呈絮状
(3)步骤2中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4)步骤3中,加入(NH4)2SO4固体后,应加热到     ▲       时,停止加热。需经过的实验操作包括:   ▲         、减压过滤(或抽滤)等得到较为        ▲          的晶体。
(5)抽滤装置的仪器有:   ▲        ▲     、安全瓶、抽气泵组成。
(6)产品中Fe2的定量分析:
制得的摩尔盐样品中往往含有极少量的Fe3+。为了测定摩尔盐产品中Fe2+的含量,一般采用在酸性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
称取4.0 g的摩尔盐样品,溶于水,并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2 mo1/L KMnO4溶液滴定,当溶液中Fe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 10.00 mL。
①请完成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Fe2   MnO4+(        )=" "   Mn2     Fe3    H2O
②本实验的指示剂    ▲          
A.酚酞    B.甲基橙   C.石蕊   D.不需要
③KMnO4溶液置于    ▲       (酸式、碱式)滴定管中
④终点颜色的变化:          ▲                           
⑤产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    ▲      
(7)在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2 CO3、(NH4)2SO4、摩尔盐三种盐溶液a,b,c,其铵根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       。(用a,b,c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生成的产物除了淡黄色固体外还有一些黑色固体物质,当时他想这种黑色物质应该是钠表面吸附的煤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单质,但在学习了镁与C02的反应后,该同学想:就金属活动性而言,Na比Mg还强,该黑色物质是否是Na与C02反应生成的碳单质。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该同学利用装置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切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完全吸干煤油,再除去表面的氧化层,放进干燥的E中;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
实验现象如下:钠在充满C02气体的玻璃管中剧烈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白烟;玻璃管中有黑色物质生成;待玻璃管冷却后,管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中盛放的试剂是   ,作用是            。D中盛放的试剂是   ,作用是            
(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3)该同学将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分别溶于水,发现黑色物质不溶于水,白色物质能溶于水。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该黑色物质是Na与C02反应生成的碳单质,则其他生成物还应该有       
(4)请设计一实验方案验证玻璃管内Na与C02反应生成的白色物质的成分,并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若先点燃E处的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写出此时玻璃管E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