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 三位同学为了探究Na2CO3与CuSO4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成分,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 三位同学为了探究Na2CO3与CuSO4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成分,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 。 (2)能证明甲同学观点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能证明乙同学观点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3)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 → → → 。 (4)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且处理过的空气其作用都是 。 (5)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 |
答案
Ⅰ.Na2CO3 +CuSO4 +H2O→Cu(OH)2↓+Na2SO4+CO2↑(2分) Ⅱ.(1)无水硫酸铜(1分) (2)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Ⅲ.(3)C A B D E (或C A B E D) (2分) (4)吸收空气中的H2O 蒸汽和CO2(2分) 将装置中滞留的H2O 蒸汽和CO2排出(2分) (5)1-(49n/9m)(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2008年9月以来,三聚氰胺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某同学为了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设计了如下实验。他查阅资料得知: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三聚氰胺在常温下为晶体,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现有12.6g三聚氰胺晶体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反应(假设三聚氰胺完全转化成产物)。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C装置能不能与D装置互换?(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 _ _ 。 (3)当B装置中反应完全发生后,读取F中水的体积,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读数 ②冷却至室温 ③调平E、F装置中液面 (4)测定数据如下:
经测定,收集到的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①利用上述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三聚氰胺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_。 ②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装置中没有铜网,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氰酸(HCN)的结构简式为H—C≡N,氰胺的结构简式为H2N一C≡N,三聚氰胺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或2,则其结构简式为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 + H2O(g)CO2(g)+H2(g)”中的ΔH大于0 | B.图②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一定时间内,两电极产生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 C.图③实验装置可完成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 | D.图④量取0.10 mol•L-1KMnO420.00mL |
|
将绿矾(FeSO4.7H2O)隔绝空气条件下强热分解,已知产物全部为氧化物,为探究绿矾分解的反应产物,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为探究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同学将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溶液,进行以下猜想和实验
猜想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猜想一:Fe元素只显______价
| ①向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②向稀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所得溶液
|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 猜想二;Fe元素只显______价
| 稀酸性KMnO4溶液颜色_____
| 猜想三:Fe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
| KSCN溶液呈______色 稀酸性KMnO4溶液颜色______
|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开始时,点燃B处酒精喷灯之前应先打开A处活塞通CO2,其目的是 。 ②装置图中C的作用是 。 ③该组同学称取了55.6克绿矾按如图装置进行试验,待绿矾分解完全后,测得D瓶中沉淀的质量为23.3克,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知,绿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④该组同学设计的装置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6分)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只,依次加入4g氢氧化钠、4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蓝溶液(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于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 。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
(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1+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3+,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 NO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② ……
|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