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某种固体物质

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某种固体物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某种固体物质受热发生了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充分加热后一定有固体残留           
B.加热前后固体颜色一定无变化
C.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一定有变化         
D.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
E.充分加热后得到的残留固体一定为混合物
(2)查阅资料: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
(3)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固体试样跟盐酸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得现象为______.
(4)在(3)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为检验该阴离子(X),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采取______的措施.以下是检验阴离子(X)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请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原因______.
方案甲: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Cl,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5)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魔方格
答案
(1)若某种固体物质受热发生了分解,固体不知性质和颜色等:
A.充分加热后不一定有固体残留,如碳酸氢铵分解,故A不符合;        
B.加热前后固体颜色不一定无变化,如高锰酸钾恩杰前后有元素变化,故B不符合;
C.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一定有变化,如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生成硫化钠和硫酸钠,因分解产物都是固体,因此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       
D.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变化,故D符合;
E.充分加热后得到的残留固体不一定为混合物,如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E不符合;
故选D;
 (2)由题意,Na2SO3要加热到600度以上才分解,因此题中加热温度600度以下冷却后得到的固体仍为Na2SO3向此固体中滴加HCl后,一方面是Na2SO3固体溶于水,这将导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另一方面是HCl与SO32-反应,这将导致SO32-浓度减小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加入HCl到一定程度时,SO32-已完全转化为HSO3-,此时前者作用消失,完全是后者起作用,SO32-浓度将逐渐减小,直至最后下降到接近于零,
故答案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3)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为硫,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为二氧化硫,则固体试样跟盐酸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为SO32-+2H+=SO2↑+H2O,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得现象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使品红褪色,生成的气体不是硫化氢通过硫酸铜无现象,
故答案为:2S2-+SO32-+6H+=3S↓+3H2O;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
(4)在(3)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通过实验分析判断,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确定分解产物为硫化钠和硫酸钠,为检验该阴离子(X),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加入盐酸,无变化,再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是硫酸根离子;甲实验加硝酸,原来溶液中含亚硫酸钠,遇硝酸被氧化为硫酸钠,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故答案为:搅拌(或加热); 乙;甲中先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稀HNO3,它能将SO32-氧化成SO32-,不能判定是否生成SO32-
(5)依据上述分析判断,亚硫酸钠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生成硫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2SO3
  △  
.
 
Na2S+3Na2SO4,故答案为:4Na2SO3
  △  
.
 
Na2S+3Na2SO4
举一反三
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熔点:-45°C,沸点:180.8℃,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在实验室,它可以由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制得,反应式为:
2CH3COOC2H5
魔方格
 CH3COCH2COOC2H5+C2H5OH
反应中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的微量乙醇作用生成的,而一旦反应开始,生成的乙醇又会继续和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乙酰乙酸乙酯制备的流程如下:
金属钠,有机液体
回流


  钠熔化
振荡②


小米状钠珠
回收有机液体③


加入乙酸乙酯④


橘红色溶液
乙酸酸化⑤


含乙酰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⑥ 




乙酰乙酸乙酯粗产品
阅读下面关于乙酰乙酸乙酯制备的实验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适量干净的金属钠放入烧瓶中,为了得到小米状的钠珠,需将钠熔化,为了防止钠的氧化,熔化时需在钠上覆盖一层有机液体,下表是钠和一些常用有机液体的物理性质:
题型:下城区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苯对二甲苯四氯化碳
密度(g/cm30.970.880.870.861.60
熔点(℃)97.85.5-9513.3-22.8
沸点(℃)881.480111138.476.8
仅由右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难以完成的实验是(  )
A.由乙酸制备乙酸乙酯
B.由碳制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D.证明酸性:硫酸>碳酸>硅酸
魔方格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II 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II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BCD
ICaCO3
稀盐酸
Na2CO3
稀硫酸
Zn
稀盐酸
Cu
稀硫酸
IICa(OH)2NaOHAgNO3Ba(OH)2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O42- 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化学实验室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中正确的是(  )
A.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Br-时,所加的AgNO3溶液用硝酸酸化
B.检验C2H5Cl中含Cl元素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硫酸酸化
C.鉴定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
D.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