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II、《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
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A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答案
(1) KSCN;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①滴加A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变红色;②变红色
(2)①探究目的:探究空气中的O2对苹果“褐变”的影响。
结论:“褐变”是苹果中的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或没有空气O2的参与,苹果不发生“褐变”。)  
②探究目的:探究氧化酶对苹果“褐变”的影响。
结论:经加热或稀盐酸浸泡,酶变性而失去催化能力,没有氧化酶的催化,苹果不发生“褐变”。(或苹果发生“褐变”,必须在氧化酶的催化下才能发生。) 
举一反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甲醛与新制的氧化铜反应的产物。     
【实验操作】取一支试管,加入2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滴饱和硫酸铜溶液,再加入2mL 37%~40%的甲醛溶液,振荡后放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加热。     
【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有暗红色固体生成,且有气泡产生。   
Ⅰ探究暗红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假设】  
假设l:暗红色固体为Cu     
假设2;暗红色固体为Cu2O     
假设3:暗红色固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u2O能溶解于氨水,形成无色溶液,并很快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蓝色溶液;
Cu不能溶解于氨水。 【实验验证】Ⅱ探究气体产物X的成分。为进一步探究实验中气体产物X的成分,甲同学按相同比例取较多量试剂从新进行实验,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中
实验中,A装置中没有明显现象,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D装置中溶滚变浑浊,可以推断气体产物X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思考与交流】    
(1)A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提出,上述装置有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该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提出:在该实验条件下,气体产物X中不可能含有CO2。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I:某兴趣小组欲在绿色环保的条件下探究大气污染物SO2的性质,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了上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 A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2点)。
II: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32-、SO42-、HSO3-等阴离子。请回答:
(3)氨水吸收过量SO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 mol/L盐酸、2 mol/LHNO3、1 mol/LBaCl2溶液、l mol/L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32-、HSO3-,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研究某铁质材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称取铁钉5.6g放入20mL足量浓硫酸中,加热,理论上收集到气体SO2________ L(标况)。将所得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实际生成气体SO2的体积为__________ L(标况)。
(2)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的结果,有同学认为所得气体中除含有SO2外,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①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认为气体中还含有的Q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__________,
a.A之前 b.AB之间 c.BC之间 d.CD之间
M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④如果气体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资料表明,在加热条件下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绿矾(FeSO4·7H2O)受热分解的情况进行探究。
(1)甲同学认为,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是FeO、SO3、H2O。你支持该观点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来探究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情况(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C装置水槽中加冰盐水)。请填写下列表格。

(3)本实验设计明显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要检验绿矾是否分解完全,请简述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5)若绿矾分解完全,C装置中U型管内有无色晶体出现,请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制备并收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上述各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该实验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____________;假设③: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_____________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3)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Fe(OH)3溶解度小于Mg(OH)2溶解度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4)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得到含有Cu2+等的废液,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如图的装置从得到的废液中提炼金属铜。该过程中甲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若乙池中装入废液500mL,当阴极增重3.2g时,停止通电,此时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_______________(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