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

题型:福建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先用_____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___。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检验SO2是否除尽
(4)C+H2SO4(浓)CO2↑+SO2↑+2H2O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举一反三
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_____________。
A.KCl B.KNO3 C.Na2S 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外界条件对H2(g)+I2(g)2HI (g) △H<0 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下表所示实验
(1)完成上表中的空格。
(2)实验Ⅰ中,I2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0~1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ν(HI)= _________。
②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Ⅱ、Ⅲ中I2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③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____________(选填“加快、减慢、不变、不确定”)。
④该同学还想用此反应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请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填“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人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3+,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3-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