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欲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取          g Na2CO3·10H2O。(2)配制该溶液所用的仪器

(一) 欲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取          g Na2CO3·10H2O。(2)配制该溶液所用的仪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 欲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取          g Na2CO3·10H2O。
(2)配制该溶液所用的仪器有                           ____    
(3)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B.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未洗涤溶解固体的烧杯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二)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提供的仪器制备溴乙烷。

已知:
①反应原理:NaBr+H2SO4(较浓)△="==" NaHSO4+HBr
HBr+C2H5OHC2H5Br+H2O
②反应物用量:NaBr(S)25g,无水乙醇15mL,浓H2SO4 30mL,水15mL
③溴乙烷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密度/g·mL-1
沸点/℃
溶解性
溴乙烷
1.461
38
难溶于水
乙醇
0.789
78
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4)连接上述仪器的顺序是:1接(  )接(  )接( 4 )接( 3 )接(  )(填数字)。你认为反应后溴乙烷在          (填“烧瓶”或“烧杯”)中
(5)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产生副产物,使粗制溴乙烷常呈黄色,该副产物是          (写化学式),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是                                 ,为了减少该副产物的生成,根据加入的反应物,本实验采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答案
(1)⑨⑩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F   碱基组成不同,五碳糖不同 
(3)第2步:在2—4号试管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干扰素,1号不加干扰素作为空白对照
第3步:把1—4号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培养一段时间
第4步:观察并记录癌细胞的生长状况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用天平称取4.0gNaOH固体,用100mL量筒配制1.00mol/L的NaOH溶液
B.用25mL的滴定管(内装有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22.32mL
C.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4
D.常温下,用气球收集500mLNO2气体,求得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22.4)mol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下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1)某同学将这些实验分成三组,各组的试管编号是:第一组①②;第二组③④⑤⑥;第三组⑦⑧。
你认为如此分组的依据是:                                    
(2)写出试管②⑤⑧的实验现象及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2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
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
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
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
考虑装置应做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上述实验现象“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可能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有关。为了探究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实验现象,查得下列数据:
Ⅰ 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5g/100g水。
Ⅱ 不同浓度石灰水生成CaCO3的最大量
饱和石灰水与水的体积比
1:0
1:1
1:2
1:3
1:5
1:7
能生成CaCO3的最大量(g/100水)
A
0.110
0.073
0.055
0.037
0.028

① 上表中A=                   g/100g水
Ⅲ 在1.01×105Pa CO2压力下,CaCO3的溶解度
热力学温度/K
282
298
308
CaCO3溶解度(g/100水)
0.130
0.094
0.076 5
Ⅳ 在不同压强(CO2)下,CaCO3溶解度(18℃)
P(CO2)/Pa
0
1.40×104
9.95×104
CaCO3溶解度(g/100水)
0.001 3
0.023 3
0.108 6

认真分析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②由表Ⅲ和表Ⅳ可知CaCO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是:                                      
                                                                                  
③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欲观察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所需要的实验条件是:                                                                                    
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且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实验方案如下:
甲: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于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 mol·L-1的 HA、HCl溶液各10 mL,按图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 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HA和HCl溶液的pH;
② 再取0.1 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5 mL)分别稀释至100 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 mol·L-1的HA溶液的pH         1(填“>”、“<”或“=”) ;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          
A.加入HCl溶液后,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快
B.加入HA溶液后, 试管上方的气球鼓起慢
C.加入两种稀酸后,两个试管上方的气球同时鼓起,且一样大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______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①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 c(A-)增大,可在0.1 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_________试剂(选填“A”“B”“C”“D”,下同);②使HA的电离程度减小,c(H+)和c(A-)都增大,可在0.1 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_____试剂。
A. 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 mol·L-1 NaOH溶液
C. 1 mol·L-1 H2SO4       D.2 mol·L-1 HA
(3)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
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1<a<4,则A、B都是弱酸   
E.稀释后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Fe2O3和Cu2O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包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后生成Cu和CuSO4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2O3。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填“合理”或“不合理”)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即溶液中无固体存在, 滴加KSCN 试剂时溶液无明显现象, 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                 ,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