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气)+B(气)2C(气)+Q(Q>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

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气)+B(气)2C(气)+Q(Q>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气)+B(气)2C(气)+Q(Q>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
A
温度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压强
B的浓度
C
再加入A
B的转化率
D
再加入C
A的质量分数
 
答案
BC
解析

【错解分析】本题的误区多产生于由两种以上因素决定一个量的变化,由于分不清主、次,往往得出错误判断。如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它是由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两方面决定的。对于一般气相反应来说,只要产物不是液态或固态,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就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就视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数的变化,它决定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变化。如果有液、固相物质参与或生成,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又如浓度,若是单一种浓度引起平衡移动,其结果显而易见;若是加压引起,问题变为复杂。以教材的“针管实验”中二氧化氮为例,加压引起气体体积减小,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移动,气体的浓度又减小,但该浓度比加压前大(本题B选项应为正确选项),比加压后平衡移动前的浓度小。反之减压的结果,气体的浓度由大变小(体积增大);由小变大(平衡移动),但移动后的浓度仍比减压前的小。再如物质的质量分数也是多因素决定的,它是由该物质的变化和所有物质的变化比较而得,因此判断容易产生失误。如加入C,增大C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C增加的比平衡移动而引起A的增加要多,虽然A的浓度增大,物质的量增多,但A的质量分数并不增大。
【正解】本题是一道因外界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移动的综合题。平衡移动必然引起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等量的变化,其中转化率……等是单因素引起变化(转化率中的变化量因条件而改变,而起始量不变),判断较为简单;而浓度、质量分数……等是诸多因素引起的变化(质量分数中的该物质和总物质都在变),必须找出其中主要因素,判断变化的结果。
举一反三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往H2S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增多
B.500℃左右比室温更利于氨的合成
C.使用V2O5作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D.醋酸溶液与锌反应放出H2,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以减慢放出H2的速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t1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温度下,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气)+nB(气)pC(气)达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其压缩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则反应方程式中两边系数关系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使之反应合成氨,平衡后,测得氨的体积分数为m。若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重新达平衡后,氨的体积分数仍然为m。若氮气、氢气和氨的加入量用x,y,z表示,应满足:
(1)温度、体积恒定时:若x=0,y=0则z=_______。温度、压强恒定时:若x=0,y=0则z_______。
(2)温度、体积恒定时:若x=0.75mol,y_______,z_______。温度、压强恒定时:若x=0.75mol,y_______,z_______。
(3)温度、压强恒定时:x,y,z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673K,1.01×105帕下,有1mol某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气)  xB(气)+C(气)并达到平衡,A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8.6%,混合气的总质量为46g,密度为0.72g·L-1。求:
(1)达到平衡后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
(2)A的转化率
(3)B的系数x的值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气体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气密度的多少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