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A.人口的大量减少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私人手工工场以及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标志,所以可以判断为D项。
举一反三
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在17世纪的松江可能出现的是
A.大量精美丝织品由此运往各地B.官府鼓励发展手工业
C.使用雇工的手工工场日益增多D.市民大量购买洋纱洋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商办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67 8
2 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 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