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他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3)“略”。(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1)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显著变化及对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比较它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轻工业。纺织工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1915年至1921年,中国面粉平均每年出超百余万担。其他像火柴业、水泥业等也都有些发展。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3)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足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下面是自《世界经济200年》《世界千年经济史》等著作中摘编的一组资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门略记》记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早期澳门史》记载:“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广州)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这里做着兴旺的、有利可图的生意。”
材料二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五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世界贸易)增长了将近100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讲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指出:“如果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可以阻止的,那么他必须告诉大家,他有没有设想过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后果。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1950——2000年的50年中,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     ]
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
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