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四   现在这样的观点还写进了大学教材:“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指导思想。在领导地位上资产阶级让位给工人阶级,在指导思想上民主主义让位给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单纯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弊端,片面强调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否定了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质上就是一种“你不行,由我来”的思维模式,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线索。面对新时期更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青一代,这种理论的说服力有多大,是很值得怀疑的。                —《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6分)
(2)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6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过去是什么视角?又提供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什么新视角?(2)
(5)阅读材料四,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从两个方面说明,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4分)
答案

(1)周朝:分封制。秦汉:郡县制、察举制。(6分)
(2)主要意义: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分)
(3)“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6分)
(4)新视角:突破短时段的“革命史框架”,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4分)
(5)其一,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得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其二,它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其三,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后来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例如,***就是在1912年从湖南革命党人的喉舌《湘江日报》及革命党人江亢虎的小册子中,最早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其四,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中共初创时期,直接或间接参加辛亥革命的超过三分之一,出身同盟会的占10%,陈独秀由康党——革命党——共产党的人生轨迹就颇为典型;其五,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革命提供了启示。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周朝通过分封诸侯打破部落政治局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西汉时期实行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察举制,官吏选拔的标准是品德和才学。这样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分析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即促进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的觉醒。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年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
(4)根据材料三,过去我们习惯于在辛亥革命前后几十年的框架内思考和研究辛亥革命,没有跳出单一的短时段“革命史”的范式;辛亥革命史研究若想求得深入,须从纵向上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对辛亥革命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突破以往单一的短时段“革命史”框架。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在思想上,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点评:本题要求我们从更广的社会视角来研究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更是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大量有利于今天从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思想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历史借鉴。
举一反三
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贵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地方分权体制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21分)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2分)
(3)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    )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世袭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我国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