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

《孟子·梁惠王》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孟子·梁惠王》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皇帝会定时巡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就要面见天子,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职守;有一次不朝见就要贬爵位,再不见就要收回他的领地,还不见就用军队去歼灭。从“天子、诸侯”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被分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B、C、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A。
点评: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全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举一反三
山东自古就有“齐鲁”之称。这个称呼依据的史实最早可追溯至( )
A.夏B.商C.西周D.春秋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诗经》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C.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D.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