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 州 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 州 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分析表格信息。表格中历代王朝的地方政区都存在“县”,而“州”“路”“省”等多有变化,A正确。“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高层政区”,到了隋唐及其以后则属于“统县政区”甚至属在清朝沦为“县级政区”,B正确。从表中信息得不出政区层级的调整是否促进了地方自主性的结论,事实上古代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处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这一目的,通过调整政区层级使地方越来越服从于中央,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C符合题意。表格中除秦汉和隋唐时期为二级制外,其余都为三级制,D不正确。
举一反三
(25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10分)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6分)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5分)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该战线的名称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实行皇帝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
C.实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湖北等省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陆续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历史上对“县”的管理经历了由皇帝直辖到归属地方管理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般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               ——程钜夫《论行省》
材料三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侯国
隋、唐前期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节度州




府、州、军、监
县、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要服
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通过对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迁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以史为镜”的意义。
——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是什么?并指出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程钜夫对行省制度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加以反驳。(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