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兼天下,

(24分)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兼天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8分)
(2)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8分)(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答案
(1)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
公;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6分)
根本原因: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分)
(2)基本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4分)
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4分)
(3)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2分)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
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如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3分)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始终围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本原精神,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如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等)(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的问题,需要从郡县制的特点入手分析归纳。郡县制是按照地域时行划分的,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它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的问题,本题解决应该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来分析即可。
(2)第二问,有关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来归纳陈旧制度的特点。有关于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问题需要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归纳。
(3)第三问,本题是评述题,首先需要对材料内容有正确而准确的归纳,然后再针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评述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材料中的“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即是答案的信息点。
举一反三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出自《沁园春·雪》)。***的这句话,就将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汉武帝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三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事件?(2分)
(2) 材料二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分)
(3) 材料三中康熙帝通过哪些举措使国家达到了“寰宇一统”?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4) 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