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                ——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8分)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的?(3分)
答案
(1) 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6分)
影响: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2分)
(2) 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观点2分,史实4分,答出两个史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 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的原因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一是从经济根源上进行分析,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所以国家政权牢固而稳定。二是从思想文化政策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封建思想从汉代开始逐步的统一,并且影响力非常的大。有关于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的问题,需要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史实来分析归纳。
(2)第二问,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的归纳整理出材料二的观点,然后再用史实来分析说明。材料二内容的主要观点是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可以在横向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说是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个整体。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史实可以从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影响方面来提取相关史实。
(3)第三问,题干要求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建设社会的方式与内容的问题,所以选取的答案内容应该是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对内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加入世贸组织,真正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接轨。
举一反三
(24分)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8分)
(2)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8分)(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出自《沁园春·雪》)。***的这句话,就将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汉武帝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三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事件?(2分)
(2) 材料二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分)
(3) 材料三中康熙帝通过哪些举措使国家达到了“寰宇一统”?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4) 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