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

(1)提示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4分)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4分)
提示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4分)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4分)
(2)作用: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主题歌观点阐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的“历史阐释”能力,依据已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史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如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或者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同义反复。低(2)问,考查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围绕“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分析归纳,可以从利于国家统一、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民族融合以及中华文明延续等角度归纳即可。
举一反三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D.中央集权制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回答问题:
(1)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3分)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9分)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胙(赐予)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在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    
(3)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