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

(10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与东西洋诸国关系的主动与热心,主观上是为了稳定政局,扩大朝贡贸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傅衣凌 《明史新编》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2)结合图2,概括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2分)并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交通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4分)
答案

(1)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3分)
(2)特点: 隋唐时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2分)
举例: 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1分)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1分)
地处大运河中心的洛阳,成为当时的繁华都市(两都之一);(1分)
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1分)
( 任选二点共2分)  
(3)郑和下西洋。(1分)稳定政局,扩大贸易,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弊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 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2)顾炎武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又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 16分)
材料一   右图:秦朝政治结构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 N 。佩弗《远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分)
(3)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和本质上的不同点。( 4 分)
(4)材料四“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
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考古队在某地发掘出古代石刻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这块石碑应属于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B.汉朝C.隋朝D.元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