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答案
D
举一反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题型:0125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