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B.北宋与金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B.北宋与金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上澶渊之盟签订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B.北宋与金
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于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关于北宋、辽、西夏的并立: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党项族的夏国王元昊于1038年在兴庆称帝建立西夏。辽与宋首先并存,为收复后晋皇帝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北宋曾两次对辽用兵,结果都失败,只好对辽采取守势。但辽却对宋的北伐耿耿于怀,1004年摆开进攻阵势与宋展开了澶渊大战,结果由于宰相寇准力排众议,皇帝真宗亲征,振奋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1005年双方讲和,签订澶渊盟约,从此,双方由战转和,双方人民过上了长期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西夏与宋的关系也是有战有和,元昊称帝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夏双方损失都很大,元昊提出议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从此,双方在交界地区进行贸易,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大大促进了西夏的进步与发展。
纵观辽、西夏与宋的关系,战争是短暂的,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则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举一反三
“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绂(显贵的意思)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旗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唐摭言》中这段评论主要揭示科举制的实行
A.极大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D.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势力D.实现民族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