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可从材料“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等信息进行分析。(2)有两小问,从材料“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分析变化;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和所学知识分析。(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举一反三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解除地方割据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D.改革官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