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
答案

(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意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子弟之制”应是之分封制,封建即古代的封邦建国意思,再结合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①周王与诸侯以“土地”和“义务”为联系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③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④分封的对象多元化,同姓为多而且都在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说明王室的衰落;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说明礼崩乐坏;“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反映了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秦朝破解困局的方法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所反映出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材料四中“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的关键句得出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认识;“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三、四也能得出负面影响,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举一反三
在祖国大家庭,各民族既有矛盾,也有友好交往与和平相处,那么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主流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民主政治是近代化过程中的必由之路,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东西方近代化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政治制度的实行导致古代社会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过渡。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说说宋代是“纯粹的平民社会”的理由。(9分)
材料二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政治常为平民政治之媒介者焉……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泰西之有贵族而民权反伸,中国之无贵族尔民权反缩,盖亦有由矣。”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试以英国代议制度确立的史实简要加以说明之。(8分)
材料三 ***在1917年谈到改造中国的途径时强调:“吾意必须再造之,使其如物质之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国家如此,民族亦然。……吾人甚盼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逾于旧宇宙耶!”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的主要主张。运用具体史实说明1840—1919年间的中国和15—19世纪的西方在社会改造走向近代化过程中途径的不同。(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26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8分)
(3)材料三、四,明太祖是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2分)明清又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请各举一例说明。(6分)
(4)综上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