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2)针对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分)
(4)由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

(1)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4分(任选两点)
(2)解决:实行联邦制。(2分)
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分)
(3)完美:不流血或妥协。(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任意一点给2分)
(4)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形态;历史传统;地理条件;国际环境。(2分,答出任何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1)从材料中可知,这种制度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明显是从国家统一、经济建设、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的,从材料中把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要点逐一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2)联系美国史可知,为解决美国立国之初面临的中央政府无权的邦联制状况,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通过该宪法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两种制度一种为现代的民主共和制度,另一种为专制主义君主专制政体,二者最大大差别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不同,中国地方完全听命与中央,而美国则是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原则。
(3)光荣革命最大特点是妥协,未经流血就实现了政体的变革,控制“控制着”的办法,即限制王权的措施,先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使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4)考查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解题关键要从以上三则材料中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形态变化、历史文化传统、地理条件限制、国际环境影响等等均可作答。
举一反三
(28分)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现象,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英国哲学家和法国革命》
材料三: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层面分析中国早期文明的“内敛性”强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的“三大革命”的表现各举两例,西方霸权的确立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文明为什么会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是如何在这三个领域内仿效西方的?结合其最终结局谈一下你的认识。(1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8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8分)
材料三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晢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4分)最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怎样的选择(4分)其理论原则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一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太和殿                 白金汉宫              唐宁街10号
A.中国古代皇权至上B.立宪君主地位尊贵
C.平民领袖平实民主D.中外建筑政治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
材料二 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
自古以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
(2)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汤之孙太甲在位时,因其“不尊汤法,乱德”被幽禁。从战国时起,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便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理念,构筑了某种有利于廉洁政治的文化氛围。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 汉代规定,“臧值十金,则至重罪”;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其职责是“六条问事”,一条针对不法豪强,五条针对“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其余不问;汉代察举制突出了以“德”、“能”、“文” 等考选官员的价值取向。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唐代巡按任期两年,职责偏重刑狱;《唐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盗所监临财物者”,“三十匹绞”。《大明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至四十贯者绞;官吏犯赃枉法,至八十贯者绞;官吏恐吓取财,即使未遂不得财,亦须杖刑;明代巡按对地方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相对比较廉洁,与其廉政文化设计上的精良密切相关。…… 在西方的政治观念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把个人权利作为合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坐标:“较之以往的时代,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在更大程度上为权利话语所支配。”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指出:“对于人权的无知、忽略或轻视乃是公民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由。”在西方社会,公民权利意识的发达是其政治廉洁的重要保障。……美国总统杰斐逊曾呼吁:“请您提倡一个扫除愚昧的行动,制定和改进教育普通人民的法律吧。让我们的同胞知道:只有人民才能保护我们,使我们能够防止这些弊害,为此付出的捐税尚不及献给国王、僧侣和贵族财物的千分之一,如果我们听任人民陷于愚昧无知,这些家伙就会在我们中间死灰复燃。”
——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9分)
(3)比较上述材料中反映出的中西廉政建设的本质区别。(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