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一)占据地利,环境优越;(二)创新科技,重视科研;(三)发展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一)占据地利,环境优越;(二)创新科技,重视科研;(三)发展经济,壮大国力;(四)鼎新革故,变法囤强;(五)健全法制,维护秩序;(六)崇文重教,磨砺精神;(七)拓展贸易,取长补短;(八)强兵尚武,扩张掠夺。 为探求兴衰规律,2003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特邀历史学家讲解九国历史,包括Portugal、Spain、Holland、UK、France、Germany、Japan、the Former Soviet Union、U.S.A。其中,除the Former Soviet Union外,都是昨天或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 假如你是被邀专家,请就以上8点内容(至少涉及其中6点),以部分国家近代以来现代化历程的史实,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借鉴和启迪为主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与利用试题中的材料。 (2)将你的论述放到当时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紧扣你的论题论述,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4)文字通顺、流畅。 |
答案
(1)题目(3分) 题论相符,确切明了,有新意(3分);题论基本相符,有议论色彩(2分);题论不够确切(1分)。 (2)观点(12分) 一类:开头能突出中心观点、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突出(4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紧扣中心观点(6~8分) 二类:开头能提出中心观点(3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有分层观念、能够说明主题(4~6分) 三类:有观点(2分)、分层论证、比较能够说明主题(2~4分) (3)史实(12分) 一类史论结合好、涉及史料10~12则、史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10~12分) 二类史论结合比较好、涉及史料8~10则、史料能够说明主题(7~9分) 三类能够史论结合、涉及史料6~8则、史料可以说明主题(3~6分) (4)文字表达(3分) 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扼要。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在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说明同题的能力。 |
举一反三
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
识别下面三图,指出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政治形势,概述各图形成过程并指出三图显示的历史发展趋势。
|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这段文字是英国第一个正式访华的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下的。请回答: (1)马嘎尔尼所指的几位“船长”是谁?(2分) (2)选择一个典型的“船长”,概说其主要功绩。(4分) |
1.(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
(2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⑴材料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它是何时结束的?(2分) ⑵请以中央政府为例,对材料中所说的“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做一简要阐述。(4分) ⑶材料称“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为什么?(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