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表述不全面。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
举一反三
《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此记载所述现象可进一步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B.重农抑商政策败坏了社会风气
C.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成为时代主流
D.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传玺认为,始皇三十一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令,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使秦王朝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李永田则认为,这里的“实”字是“充实”之意。据此,关于“使黔首自实田”理解正确的是(  )
A.张传玺否认了战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是李永田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准确概述
C.李永田认为这是驱民归农的一项措施
D.李永田完全赞同张传玺土地问题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首古诗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B.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嘉、隆(明世宗嘉靖和穆宗隆庆年间)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扰,而事亦易集。然粮长、里长,名罢实存,诸役卒至,复佥农氓。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材料二 丁粮同属朝廷正供,派之于人与摊之于地,均属可行。然与其派在人而多贫民之累,孰若摊在地而使赋役之平。况盛世人丁,永不加赋,则丁银亦有一定之数,按地均输,更易为力。查各属人丁,多寡不等,今就一邑之丁粮,均摊于本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以上两种税制改革主要内容的异同?(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税制变化的历史意义。(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