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数十万士兵,修筑黄河大堤,以改道后的新河道作为黄河河道。这条被固定了的黄河新道,一直维持了将近一千年。当时指挥这项治黄工程的是A.王景B

汉朝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数十万士兵,修筑黄河大堤,以改道后的新河道作为黄河河道。这条被固定了的黄河新道,一直维持了将近一千年。当时指挥这项治黄工程的是A.王景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汉朝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数十万士兵,修筑黄河大堤,以改道后的新河道作为黄河河道。这条被固定了的黄河新道,一直维持了将近一千年。当时指挥这项治黄工程的是
A.王景B.李冰
C.郑国D.大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保证了千年黄河河道被固定。故选A。BC项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 D项是原始社会末期传说的部落领袖,带领人们治理水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得到大量的兴修。战国时期,出现了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四川盆地成为千里沃野;水工郑国修建了郑国渠,此外还有秦朝时修建的灵渠和西汉时期的漕渠和白渠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千年无水患。
举一反三
《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规定,如果用牛耕田,牛因过度劳累致使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十下的惩罚。这反映出秦朝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爱惜畜力
③实施重农政策  ④开始使用牛耕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从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用耦犁耕作的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拳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
A.水排B.都江堰C.郑国渠D.井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