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部落”可知,这应该是原始社会生产经营模式,姜寨遗址是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部落的遗迹,故A正确。B项炎黄传说反映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C项二里头文化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尧舜禹传说是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故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
举一反三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所有权B.耕作方式C.使用权D.赋税形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这一农业耕作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D.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